柘荣:改革创新“师带徒”模式 走出本土人才培养新路子
近年来,柘荣县围绕生物医药重点产业、太子参、茶叶2大支柱产业和N个特色产业,在本土人才激励、培育、流动、保障等方面改革创新举措,采取“刚柔并济”外引智力、“全面培育”内挖潜力,以“师带徒”模式打造一支有规模、高素质、重创新的本土人才队伍,有效破解产业人才紧缺难题,相关做法获评2021年(第五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评选优秀案例。
多措并举引“名师”。一是政策先行重保障。出台《“关于实施东狮山人才计划”的意见》,对特殊的高层次人才采取“一人一议”,最高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针对不同产业、行业特点,分类制定引才政策,围绕药业等重点产业,出台《闽东药城人才高地九条措施》《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创业创新奖励》《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纳税奖励》等政策,为引“名师”保驾护航。二是形式多样引人才。依据产业需求及人才意愿,出台《柘荣县名医“师带徒”工作室制度》《柘荣县教育顾问团队工作制度》,柔性引进省市名医、名师团队12个到我县开展“师徒”帮带;实行飞地引才,即“人才在飞地,科研在福州,产业在柘荣”的方式,并根据工作需要采取远程指导和到企指导相结合,帮带培养本土研发人才。三是搭建平台促合作。依托成立的省高端药物制剂山海协作创新中心等11个省级人才平台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技术难题攻关、人才培养等合作,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人员科研水平。在富溪镇打造校地共建人才交流基地,引入博士3人、硕士5人,吸引规划设计、文创开发、摄影编导等人才5批次,开展古镇主题墙绘、红色微电影拍摄、文创产品制作等项目合作,鼓励公众参与、社会参与,有效助力乡村特色文旅人才培养及产业发展。
内挖潜力育“名师”。一是建立工作室机制,实施“师带徒”工程。对经批准建立的“师带徒”工作室,连续3年每年给予2万元的经费补助。共引导行业领军人才设立名师、名医、技能大师工作室21个,按照“1+x”的模式与相应行业青年后备人才建立“师徒”传帮带关系,发挥名师、名医、技能大师在学术研究、技术技能推广、技艺传承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把各类工作室打造成为学科人才高地和人才培养的实践示范基地。近年来涌现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杨良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袁秀莹、省级非遗传承人郑平芳、孔春霞等优秀工作室领衔人。二是培育优秀带头人,实施“示范带动”工程。通过扶持优秀返乡创业大学生、评选“十佳企业经营者”、县管优秀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把优秀人才培养成返乡创业引导员、先进技术推广员、攻坚克难带头人。截至目前,全县共评估评选各类优秀带头人40人,培育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65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2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3名;回引在外乡贤及大学生返乡创业150多人,涌现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缪带弟等返乡创业优秀典型。
下派智囊聘“名师”。实施省级科技服务团、省市下派专业技术干部“结对育才”工程。以结对培养形式帮带3-5名专业对口的本地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实用人才,支持省市下派专业人才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每年在各自专业领域开展1至2期的对我县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或生产企业、种养殖大户等的培训;支持省市下派专业人才主动为我县重点建设项目、科技项目、企业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农村农业种养植技术难题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对每个结对团队每年给予补助日常工作经费5000元,对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下派技术人员,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企业的,给予补助日常工作经费5000元。近年来下派智囊团结对培育帮带263名干部人才,有效推动本土人才成长。
责任编辑:陈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