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 柘荣城郊:改革添活力 乡村展新颜
赏荷品莲、水果采摘、打卡拍照、
剪纸油画公益学习……
连日来,不少来自周边县城的旅行团走进柘荣县城郊乡,以岭边亭村、靴岭尾村、际头村、百花村为点,串成一条旅游路线,在“吃、玩、学”中尽享大自然给予的快乐。
近年来,城郊乡以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建设为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农旅融合为抓手,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打造舒适宜人的“城市后花园”。
文化“铸魂”引客来
吴霖 摄
靴岭尾村位于柘荣县西北部,104国道旁,距城关4.5公里,是柘荣县剪纸特色村,也是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如今走进靴岭尾村,只见座座院落焕然一新,面面剪纸画上墙。家家户户都保存着传统剪纸的习俗,让往来游客在惬意时光里悦心娱目、流连忘返。
去年,城郊乡靴岭尾村新建剪纸艺术馆,馆内设红色革命展、富美城郊展、孝德文化展、剪纸体验展等6个展区,一幅幅剪纸作品精密细致,栩栩如生。开馆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群众络绎不绝。城郊乡靴岭尾村被授予“柘荣县剪纸特色文化村”称号,并成功入选福建省“金牌旅游村”。
同时,该村还依托地理资源优势,大胆创新种植“熏桃、白雪公主、红颜、天使”等多个稀有草莓品种,大力发展草莓、杨梅、石榴、辣椒和林下竹荪等种植产业,打造“清新乡野、文创田园”,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近年来,城郊乡大力实施乡村“文化化人育人、文化惠民为民、文化兴业创业”三大工程,深度挖掘岭边亭村碳焙老白茶、靴岭尾村剪纸“省级非遗传统文化”、熊透村闽浙边界红色文化、际头村大学生创业文化、前山村孝德文化、仙山村马仙信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让乡土文化焕发新生,前山村孝德文化苑已成为柘荣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际头村大学生创业节成为每年固定活动,助力大学生创业产品展销。
去年,城郊乡累计接待游客约20万余人,带动周边村民家庭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生态“塑形”促发展
吴霖 摄
在城郊乡岭边亭村,一处处庭院整洁有序,一条条村道笔直干净,一张张笑脸荡漾出新生活的幸福和喜悦,犹如一幅秀美的画卷徐徐展开。
“以前村里只有一条3米多的村道,两车相会都得找地方停靠避让,现在道路改建,来回也方便,就和住城里一样。”岭边亭村民袁文伟说,现在这里生活环境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还多了不少休闲去处,我们都纷纷回村里盖起了小洋房。
近年来,城郊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我们坚持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建设‘绿盈乡村’为目标,完善村庄规划,加强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农民人居环境。”城郊乡乡长游奇锋介绍道,该乡狠抓“一革命四行动”,全乡新建公厕17座,完成改厕698户,完成15个村垃圾集中转运,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污水治理、环境整治项目50多个,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河长制工作,完成“智慧河长”系统建设,乡域内27.9公里河道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推进林长制改革,全乡8.99万亩林地实现三级网格化管护,森林覆盖率达80.19%,获评“福建省森林城镇”。
产业“蓄力”乐安居
林文强 摄
近年来,城郊乡充分发挥厚植山灵水秀的生态优势,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拓展产业链条、提高品牌信誉等措施,全力推动太子参成为乡域农业的主导产业。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建设柘荣太子参标准化示范基地,打造以太子参为主导产业的典型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特色乡镇。全乡种植太子参6000余亩,年产量平均900多吨,全产业链产值达3亿元。涉及太子参相关的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精深加工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太子参中药饮片年加工能力达1500吨。为实现经济双收益,该乡各太子参种植基地还巧用“茶叶套种太子参”的种植新模式,实现一地两用,助力壮大太子参、茶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我们基地套种的茶是大毫和黄金茶。茶叶套种太子参,省去了除草的人工工资,并且绿色健康。”据柘荣县恒馨老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孔灿钟介绍,岭边亭村太子参标准化种植规范基地面积115亩,新植茶叶65万株,其中福鼎大毫种植60多万株,黄金叶5万株。
在做大做强太子参和柘荣高山白茶产业的同时,城郊乡还充分评估挖掘其它资源优势,打造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水果采摘等多种辅助产业,培育了际头五姐妹、熊透福寿长、靴岭尾鼎丰、岭边亭恒馨老茶等农业企业,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7人、创业农户10人,带动176户农户参与务工,每年实现增收约550余万元,持续增强发展生产和就业市场竞争力。
来源:长寿柘荣、柘荣县委改革办、城郊乡
编辑:林宇煌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