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英山乡:在数字乡村新赛道上实现“后发超越”
柘荣县是宁德下辖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自古以来就是闽浙交界商品集散地,素有“闽浙咽喉”之称。当前,柘荣县委县政府正在全力推动“中国慢城”的建设。东狮山下放慢脚步、放空心灵,一座崭新的诗意栖息地正茁壮成长。县下属的9个乡镇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振兴,在跨越式发展中寻找“福乡福镇”的柘荣之路。
英山乡猕猴桃产业发展不断壮大 摄影/郑浩东
站在柘荣县英山乡半岭村的观景台,眺望山间绵延的云海,细细聆听微风拂过树叶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初夏时节的半岭村,尽显活力与生机。
此时交溪映入眼帘,这条蜿蜒曲折的溪流是柘荣和福安的交界线,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条随风舞动的丝带,飘落在群山中。自英半路修建后大大缩短了城关到半岭的路程,在英半路上行驶大约十来分钟路程就可抵达。
英山乡建设了柘荣首家集药材展示、科普教育、学术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中药材展示馆和太子参产业展示馆 摄影/张晨晔
走进半岭村,诗意与古风气息扑面而来。半登云都、半耕半读、半亩方塘等因地制宜营造的网红打卡点,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依托猕猴桃、太子参以及千亩茶园等特色产业,以及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英山乡半岭村正在迈向全面振兴。
仙岩岭 摄影/杨巍
2020年,57岁的李步舒主动卸任宁德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职务,以第二批市级乡村振兴指导员的身份来到半岭村。“半岭村开门见山,拓展余地很小;人文优势不明显,村貌老旧;农旅新业态端倪初露,但服务能力和条件远未配套成龙……”一到半岭村,李步舒便进村入户、登山越岭,为半岭村规划了文旅发展新路。
邀请文化学者,挖掘梳理半岭村文史资料;以“依旧修旧、穿衣戴帽、突出特色、留住乡愁”方式,进行整村文化规划;打造“半字牌”文化符号;引入专业规划团队,打造村庄文旅产业线路。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半岭村已建成房车营地、特色民宿、兔子观光园、观景台、餐吧等旅游设施。
在半岭村的观景台,眺望山间 摄影/张晨晔
在半岭村,你可以面朝着山看着日落吃饭,洽谈人生往事。饭后坐在秋千摇椅上,饮一杯半岭高山白茶,闭目呼吸着大自然最纯粹的空气,体验身体放空的感觉。好动的亦可以到房车中高歌一曲,跟着音乐呐喊,好不快哉!
英山乡留给我们的印象除了美,还有新。在数字化改革的引领下,英山呈现出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数字新图景”。
“数字化+小程序”模式已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摄影/张晨晔
在数字英山的平台上,数字党建、数字治理、数字产业等多种智慧应用正在上演跨界风。“数字化+小程序”模式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一盘棋、一张网、一个库”的英山“掌上服务大厅”,让群众在家“躺平”也能办事。
数字英山治理平台 摄影/张晨晔
数字化改革与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英山产业智慧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在英山,一张掌握着农业产业“生命线”的数字“地图”正在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印象。
据介绍,在英山乡的白茶产业基地里有多个监测酸碱、湿度、温度、土壤商情等数据的传感器,通过实时上传至数据分析平台,完成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提高农业管理的科学性。同时,在猕猴桃和白茶基地还安装了摄像头,可以实时查看农产品的生长情况。这正是很多“80后”“90后”新农人的新型农业种植方式。
采茶女 摄影/林武旦
数字英山不仅是一张电子地图,同时还是触达乡村各角落的物联感知网:
◆在地灾点的监护中,可实时监控地灾点情况,通过大屏显示是否有群众还没有及时撤离,确保应撤离人员无一错漏;
◆对老人健康进行监测,为5名在村的老人佩戴4G通话手表实时监测健康情况,用户的子女可以通过对应软件查询老人的日常数据;
◆开设随手拍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拍照上传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反馈到后台,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接处理,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
英山乡航拍图 摄影/郑浩东
此外,为加强党员群众的信息互通,数字英山小程序还设立了“微心愿”征集功能,搭建党员群众“连心桥”。以“小切口、解难题、办实事”为原则,党员干部聚焦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积极参与心愿认领,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未来,英山乡将以数改促共富,让基层社会治理更现代、更高效。依托这张“数字地图”,英山乡也将在数字乡村新赛道上实现“后发超越”。
来源:闽声文化
编辑:林宇煌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