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柘荣新闻

一个人一台戏!柘荣布袋戏,为禁毒打call→

2022-08-06 21:50

近日,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柘荣布袋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郑运德,创作完成禁毒主题布袋戏剧本并开展巡演,为我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加油助力。将布袋戏与禁毒宣传完美结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禁毒知识,得到了群众们的一致点赞。

柘荣布袋戏,也称大拇指戏。在民间艺术中占有很重要地位,不仅是柘荣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福建省较为珍贵的地方戏曲之一,被称作“八闽绝活”。而柘荣县不仅是“闽东药城”,也是“中国慢城”,忙碌的生活中偶尔停下脚步,抬头欣赏布袋戏表演,也是慢城生活的一份惬意。

郑运德作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柘荣布袋戏代表性传承人,在柘荣民间颇具影响力,也是老百姓家喻户晓的民间演员。他在传承布袋戏的同时,也是禁毒宣传的志愿者之一,不仅立足自身职业积极宣传禁毒知识,同时经常性参加各种禁毒宣传活动,成为柘荣享有盛誉的“禁毒代言人。

2017年3月,柘荣布袋戏被列入该县中小学教学计划,加之其是一项柘荣民间艺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被广大青少年学生津津乐道,也得到了柘荣男女老少的喜爱。“我们考虑到布袋戏在柘荣的受众范围较广,通过布袋戏来开展宣传,是禁毒宣传的一个新突破。”据柘荣县禁毒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此,今年3月下旬,工作人员联系了郑运德,与他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就创作禁毒主题布袋戏剧本达成了共识。

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和研讨,从三月开始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郑运德于五月下旬完成了剧本的创作和首演。截至目前,已完成20多场禁毒主题布袋戏巡演,观看群众达到了近万人,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剧烈反响并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起到了良好的禁毒宣传效果。

新闻链接:

柘荣布袋戏:

柘荣布袋戏最初由膨膨鼓演变而来,唐代以后改称布袋戏,是民间较为常见的戏曲表演之一。从后唐到明朝洪武年间,柘荣布袋戏表演达到了顶峰。清代则在戏合与戏偶方面做了进一步的精雕细琢,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布袋戏的演出设备并不复杂,一张普通的小方桌外加一个幔帐就够了。桌子用帷布围住便成为“戏台”,戏台中间屏风是戏师用来窥视场上情景,方便掌控手中表演。躲在帐后坐在戏担上的戏师,双手手指顶住木偶从舞台屏风两边进出伸到台前,凭双手操纵着木偶,搬出生旦净末丑。在表演过程中,戏师一边以脚踩动木架上的击打乐器,说唱着当地的方言,音调随剧情而变化。一场戏演下来,可谓是手、脚、嘴、身并用,里里外外既忙碌又热闹。演出结束,乐器、布袋、木偶只要两个箱子就全收纳完毕,一条扁担挑起一个戏班,真可谓“帐前可演天下事,箱中能容世上人”。

郑运德:

郑运德,1949年出生,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柘荣布袋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民间曲艺世家的他,自小学习温州和剧和膨膨鼓唱腔,17岁正式拜师学习柘荣布袋戏,集演唱鼓乐于一身。

2004年,荣获F4八闽绝活大宗宁德赛区三等奖;2005年,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节目录制;2008年,柘荣布袋戏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郑运德成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乡韵系列节目,特别录播了《柘荣布袋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戏剧节目》详细介绍了郑运德与柘荣布袋戏的故事。郑运德17岁开始学习布袋戏,已为群众表演了50多年。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记者 吴宁宁 通讯员 游琴

编辑:淑琴

审核:林翠慧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淑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