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廊之上,柘荣布袋戏正演绎着慢城生活......
夜幕降临,
戏台上锣鼓喧天,
戏台下人声鼎沸,
一场好戏开始了!
布袋戏艺人郑运德,
一人撑起一张“戏台子”,
从黄昏一直演至深夜......
老人们坐在溪坪桥两旁,静静等待,有的还搬来小板凳,正对着戏台子,孩子们在长廊里戏闹奔跑。
叮咯咙咚锵,鼓声轻起,很快,欢声笑语充斥龙溪河畔。
幕布后边,老艺人郑运德正演绎着布袋戏人物,他用柘荣方言唱的有板有眼,老人们细细聆听,有的还看得出了神......
明月当空,一出出好戏落幕后,人们依旧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
如若柘荣的腔调是放慢生活节奏的慢城形态,那么布袋戏绝对是慢城形态里具象的市井风情,它给予了人们最接地气的娱乐享受。
柘荣布袋戏,亦称大拇指戏,历史悠久,现存可考的历史始于清光绪五年(1879),一直延续至今,2005年柘荣布袋戏被福建省政府公布为首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布袋戏全凭艺人双手的五指操纵木偶,来塑造传统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的艺术形象。其行头简单,木偶、道具、戏台、乐器全部加在一起,一担便可挑上。每到一地演出,艺人将折叠的组合戏台打开,架在一张方桌之上。戏一开演,艺人用手指顶住木偶演戏,以脚踩动木架上的配件击打大锣、小锣、镲等乐器,嘴里或说、或唱,手、脚、嘴并用,热闹非常。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每当有庆典之时,群众扶老携幼前往戏台前看戏。而今随着岁月流逝,大量新兴娱乐早已改变大众的消遣模式,那些早年为人们带来欢乐的场景也逐渐成为记忆。
为展现柘荣布袋戏的独特魅力,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近年来,柘荣县着力发展布袋戏艺术,连续举办布袋戏惠民演出活动,使幕布上的非遗文化永久靓丽鲜活。
来源:柘荣县融媒体中心、柘荣县非遗保护中心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缪洪通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