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东源乡:“三多社区”蝶变“幸福社区”
柘荣县东源乡福源社区是宁德市规模最大的造福工程聚居区,搬迁对象来自9个乡镇、36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安置搬迁移民551户约2800人。
“过去,由于搬迁对象来自不同地区,因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等原因,社区呈现‘信访多、纠纷多、问题多’情况。”福源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城镇化移民搬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福源社区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积极探索创新造福工程聚居区管理服务模式,通过推行“党建引领+多元治理”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了从“三多社区”到“幸福社区”的蝶变。
▼
党建联盟“主心骨”
群众从“村里人”转化成“社区人”
走进福源社区,街道干净整洁,一面面创意彩绘墙与社区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福源社区相关负责人感慨道:“过去,群众都还是农村的习惯,把薪柴、农具放在房前屋后,甚至搭建小铁皮房放置,既影响交通,也导致环境脏乱差。”
社区要改变,队伍是关键。针对上述情况,福源社区以党建为抓手,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治理”的工作思路,通过“两推一选”方式,在有公心、能干事、有一定群众基础的移民对象中推荐选举5名进入社区任职,并试行轮流坐班制,同时选派乡人大主席、党委委员担任片区第一书记,强化管理职能。
同时,福源社区推选36名居民、党员代表组建聚居区自治共建理事会,定期商讨重大事项,提高居民参与聚居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将群众从“村里人”转化成“社区人”。
在社区居民代表和理事会成员的努力下,社区居民逐渐认识到改善社区人居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曾经规划建设公园频频受阻的一处菜地,在理事会成员的多次协调下,最终顺利动工。
党建引领“连心桥”
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在福源社区,居民遇到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只要来到社区综合办公楼,就能享受集党代表工作室、警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信访评理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社区居民“最多跑一地”就能解决问题。
“感谢你们的耐心调解,这段时间你们辛苦了……”不久前,居民林女士感激地向调解员说道。原来,林女士与老增在未领取结婚证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同居,但经济生活各自独立。近两年来,林女士身体每况愈下,老增便开始疏远她,甚至下了“逐客令”,双方因此产生矛盾纠纷。
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室调解员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介入展开调解,在调解员的努力下,双方当事人心中的“芥蒂”逐渐被消除。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老增同意支付林女士部分经济帮助款。
与此同时,福源社区还推行“警、司、民”联动机制,联合驻地派出所、司法所,通过设立警务调解室、安装监控系统、组建退伍军人巡防队,不断提升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目前,福源社区调解队伍人数达20余人,平均每年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0余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
党群共建“贴心人”
融汇文明活动“和谐家”
在福源社区,有事就找“网格长”,已经成为了社区居民的共识。
福源社区推行“社区、片区、小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把南、北2个居民区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设2至4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1至2名党员中心户,每位党员中心户联系10至20个居民户,由5位聚居区干部兼任网格长。
“网格化”治理模式推行以来,社区居民切实享受到了热心、贴心、暖心、舒心的“高品质服务”。福源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营造文明和谐氛围,社区创建睦邻文化,结合聚居区居民来自不同村落的实际情况,连续6年举办“邻里节”“幸福百家宴”等活动,促进邻里关系由淡漠到亲近、由生疏到熟络,打造向上向善的和谐家园。
“创建睦邻文化大大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及居民之间的凝聚力、邻里情,希望这一举措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社区居民兰天雄高兴地说道。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陈娥
审核:林翠慧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