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乡千村行 | 柘荣靴岭尾村:党建引领,探索乡村振兴路
柘荣县靴岭尾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从2017年初“支部弱、村财少、群众散”的软弱涣散村,蝶变为年均接待游客量达15万人以上的“网红村”,先后获评“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
→班子领头,党群拧成一股绳
头雁领飞、众雁成行,一个强而有力的支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靴岭尾村原来软弱涣散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村级事务群众参与少,重点资金项目公开不到位,群众意见大,对村委不信任。
为此,村支部建立定期联系群众制度,每月至少到群众家中走访一遍,及时听民生、解民忧、办民事。围绕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项目,试行廉情观察“三单法”,建立决策清单、风险清单和公开清单,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监督者”,赢得群众信任。
为能更多听取乡村建设良策,以乡愁为纽带,建立乡贤数据库,登记乡贤能人36名,成立乡村振兴帮帮团,经常性举办乡贤诸葛会。2021年以来累计收集到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等意见建议60多条次,采纳建议30多条次,有效激发乡贤支持家乡建设和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
→文旅融合,绘就振兴一张图
作为传统的农业山村,靴岭尾村内业态单一,群众发展思路不宽。村庄发展的定位是什么,如何体现特色,突出优势,彰显竞争力。村支部立足村内400多年的剪纸文化底蕴,另辟蹊径,瞄准文创产业这一新兴市场,提出打造“文创田园”的发展定位,致力打造“中国剪纸第一村”的发展目标。
明确目标后,积极对接县委组织部“导师帮带”制工作,接续引进省级剪纸非遗传承人孔春霞、硕士研究生黄阵兴、农业专家马立验等文旅农产业导师,对村内文创产业和农业产业进行具体指导。
突出剪纸的大众化、产业化和活化“三化”举措,建成大师剪纸馆、柘荣剪纸传习馆等文化产业配套,村支部成立小红鞋文创有限公司,开发春联等剪纸文创商品,与省市旅行社签约开展每周一次50人两天一夜的研学旅行,剪纸+旅游产业初现端倪。2021年累计文创关联产品产值达300多万元,让文化遗产转变为村民的钱袋子。
→支部领办,共撑产业一条船
成立专业合作社,是发展产业的有效途径。2019年,村支部积极对接相关政策,申请成为柘荣县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村,起初村民们都在观望,随后由村两委挨家挨户开展宣传,引导村民将富余土地流转到村委,指导村党支部领办了宁德市岩峰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大棚草莓、林下竹荪种植等可进行采摘体验的农旅产业,当年仅草莓销售就突破了20万元,入股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有效消除了群众心理顾虑。
此后,又陆续成立了柘荣县益丰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等4家经济实体,并逐步完善股权机制,规定集体和村民社员股份占比51%以上,大户持股最多不超过10万元,村集体以自然生态空间和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计价入股,确保了支部在企业(合作社)发展过程的决策权、分配权。
目前,全村148户村民中已有80多户村民入股村集体经济实体,占比达55%以上,通过年底分红,户均可增收2万元。2021年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新增村财收入3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2万元,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形成“越投入、越获得、越参与”的良性循环。
→民主自治,构建和谐一家亲
为调动村民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村支部带领村两委外出学习考察,探索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小剪刀志愿服务队等11个自治组织,有效提高了群众参与村庄自治的组织化程度,各类组织开展活动200多场次。
由村两委成员带头参与“五好五星”评选活动,发动村民踊跃参与“带富之星、诚信之心、孝德之星、友爱之星、清洁之星”评选,通过日常收集、年底交叉评比、年终村民代表大会表彰的模式,每年评选25名“五好五星”;把党的阵地建设在群众家门口,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围绕“方针政策讲一讲、文明家风传一传”等“七个一”内容搭建“党建小院”,制定以党员公约、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为核心的“两约一训”,引导树立文明新风尚;
推行“草根和事佬”工作机制,以“六心”服务群众,成功调解大小矛盾纠纷20多起,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推动基层政府、村两委和农民之间良性互动,让村里事变家里事,实现乡村善治目标。
来源:柘荣县靴岭尾村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