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柘荣新闻

中国改革报 | 柘荣县“草根和事佬”工作法创新基层治理

2023-12-07 10:41 来源:中国改革报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双城镇持续深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改革,积极探索“草根和事佬”工作法,打造“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调”的基层社会自治模式,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道防线”。2017年以来,“草根和事佬”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24起,占全镇总数的47.25%,调处成功率达99.45%,防止群体性上访事件12起。

从“几个草根”到“一群专家”

全力打造人才队伍

针对基层调解员人数少、法律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双城镇充分盘活民间人才资源,建立“三分法”,激发队伍建设新动能。

分类选任。出台“草根和事佬”选聘制度,以社区、村组为单位,在全县范围内摸底双城镇当地能人乡贤、热心人士,通过群众“找”、上门“请”、干部“推”,建立“草根和事佬”资源信息库,并按居住区域、专业特长分类建档,建立“草根和事佬”超市1个、工作室32个,储备“草根和事佬”65名。

分层培育。在实行“传帮带”基础上,利用城市书坊、近邻红色驿站、文明实践所(站)、孝德讲坛、乡镇党校等阵地进行分级培训,常态化开展法律基础知识、以案释法、经验交流学习、“传帮带”业务实操和交叉互评业务提升等培训21场次,累计培训530人次,打造“老中青”结构合理的“高精专”调解队伍。

分类协作。构建部门联动调处机制,在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及时协调司法、国土、住建、环保、教育、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介入,“和事佬”凭借长期与职能部门接触结成的“亲戚”关系,主动邀请部门给予资源共享、开展业务指导或直接参与调解,联合调处婚姻、邻里等一般性民间纠纷398件,进而形成分类精准、高效便捷的综合调处机制。

从“被动接单”到“靠前服务”

精准发现纠纷源头

针对过去矛盾纠纷调解形式单一、老办法不能适应新形势、调处质效不明显等问题,双城镇结合“全员大走访”活动,开展“五个一”行动,形成独特的“和事经”。

常在辖区走一走。以342个网格片区为单位,发挥近邻优势,有事没事到邻近片区走一走,穿街过巷看一看,大到在建项目、市场经营管理,小到生活垃圾、路灯井盖、家长里短,都留心关注,做到村情民情心中有数,收集意见建议26条,累计及时制止聚众打牌、乱倒垃圾、封建迷信、酗酒滋事等行为124起。

遇上求助帮一帮。除了及时解决居(村)委转办、交办的问题,还主动走进群众家里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96件,拉近感情,成为周边邻居贴心的“老娘舅”,让调解更加人性化、更接地气、更具温度。

常在网上看一看。通过网络收集社情民意,经常上网看看有没有辖区的话题,特别是当地的贴吧、论坛、公众号,刷一刷视频号、抖音号,通过网格微信群掌握邻里纠纷37件次,及时化解纠纷苗头,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回应。

常在事后问一问。对有可能再次发生纠纷的调解案件进行跟踪回访,或通过电话短信或登门走访,累计关心回访当事人215人次,持续跟踪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

案件质量评一评。重点围绕卷宗要素是否齐全、是否有利于提升群众法治观念和道德水平、法律法规与民间习俗是否形成良性互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方面,采用自评、交叉互查等方式,对1324起调解案件进行质量评估,确保调解公平公正。

从“单兵作战”到“攥指成拳”

联席会诊化解纠纷

一些矛盾纠纷因历史背景和特定风俗等原因,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往往难以取得显著成果。双城镇“草根和事佬”创新“三点”工作法,贴近群众,使调解方式方法更加灵活。

群众“点单”。“草根和事佬”超市和工作室等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和事佬”调解内容制作成“菜单”,包含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林权纠纷、土地纠纷、民事纠纷、救助帮扶等9种“菜式”,群众通过自主“点单”方式,选择自己信任的“和事佬”进行调解,实现群众“自个儿选人评理、自个儿服气认理”,避免出现优亲厚友、相互袒护现象。

案件“点将”。根据不同矛盾纠纷类型、风险程度,结合“和事佬”各自专长,由“草根和事佬”超市和32个“草根和事佬”工作室“点将”受理,避免“小地方”人情粘连。比如,针对跨区域土地、山林等权属纠纷,善用“能人”威信,释法析理引导,多方斡旋“促和”;针对“家务事”“邻里事”,巧用“贤人”优势、“街坊”友谊,在法律框架内运用“土话、软话、家常话”等群众语言,把理说透、把情道明,让当事人心悦诚服。

调解“点评”。对于历史遗留或难以化解的特殊矛盾纠纷,“和事佬”在宗祠理事会、信俗研究会、行业商业协会等民间团体之间多方奔走,大量走访群众,了解乡风民俗,吸收群众评议意见,在此基础上,邀请法律顾问、司法人员、辖区外有经验的调解员等召开专题交流会,分享调解经验做法,互通信息,针对26起较难解决的土地、林权和民事等领域纠纷,共同研究工作方案,并成功进行调解;在联席会诊过程中,相互点评,总结提升。(柘荣县委改革办供稿)

来源:中国改革报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