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柘荣新闻

柘荣:“草根和事佬”工作法巧解民间纠纷

2024-01-08 16:11 来源:福建政法委清朗天空





为以典型示范引领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创新,中共福建省委政法委员会对全省28个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进行了通报表扬。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宁德市柘荣县双城镇篇——






宁德市柘荣县双城镇辖区常住人口5万多人,占全县常住人口56.8%,人员流动性强、结构较为复杂。近年来,双城镇秉承“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调”的自治理念,充分培育人民调解力量,成功打造一支专业强、素质高、品德优、口碑好的“草根和事佬”队伍,灵活高效化解民间纠纷,取得积极成效。2017年以来,双城镇“草根和事佬”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24起,占全镇总数的47.25%,成功劝阻群体性上访事件12起。

充分取信于民

调解队伍从“几个草根”成为“一群专家”

为改变基层行政调解力量短缺、人民调解力量匮乏等问题,双城镇建立“草根和事佬”三分法,不断激发队伍建设新动能。


分类选任。出台“草根和事佬”选聘制度,通过群众“选”、干部“请”、专家“荐”,在全县范围内摸底双城当地能人乡贤、热心人士,以社区、村组为单位建立“草根和事佬”资源信息库,并按居住区域、专业特长分类建档。目前全镇共建立“草根和事佬”超市1个、工作室32个,拥有“草根和事佬”65名。



分层培育。针对“草根和事佬”队伍能力水平不一的问题,划分为不同星级,分层开展业务培训。在实行“传帮带”基础上,利用农家书屋、文明实践所、孝德讲坛等阵地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常态化开展以案释法、交流学习、分享心得,打造“老中青”俱全、“高精专”兼备的调解队伍。


分级奖励。“草根和事佬”调解经费纳入县镇两级财政预算,实行“一案一补”,其中口头纠纷案件每件补贴40元;书面纠纷案件按调解难度补贴标准80—500元不等,目前已累计发放奖补26.3万元。每年公开评选表彰一批优秀“草根和事佬”和调解典型案例,有效激发积极性。





致力服务于民

调解模式从“被动接单”变为“靠前服务”

针对乡村矛盾纠纷苗头发现不及时,长久发酵容易导致“燃点”增多、“触点”降低问题,“草根和事佬”利用“离得近、叫得应、接地气”优势,形成独特的“五个一和事经”。


常在附近走一走。坚持在街坊四邻走家串户,听听“张家长”、说说“李家短”,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介入调解,同步宣传政策法规。



遇上求助帮一帮。除了及时解决村(居)委转办、交办的矛盾纠纷化解任务,“和事佬”主动贴近群众,力所能及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如:城南社区“和事佬”吴振荣在调解过程中,得知责任人家庭生活困难,主动协调为其申请低保,促进矛盾快速和解。


坚持网上看一看。通过网络收集社情民意,经常上网查看周边热门话题,同时也鼓励群众在网上反映诉求,并积极给予正面引导回应,让调解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事后经常问一问。对有可能再次发生矛盾纠纷的案件进行跟踪回访,详细了解当事人当前思想动态,持续做好疏导工作,巩固调解成果。


案件质量评一评。“和事佬”定期组织案件自评、交叉互评,对案件进行质量评估,互相交流意见,确保解调公平公正,达到预期效果。





注重问需于民

调解工作从“单兵作战”走向“攥指成拳”

一些矛盾纠纷因历史背景和特定风俗等原因难以化解,“草根和事佬”创新“三点”工作法,精准调配资源。


自主“点单”。将“和事佬”的基本信息制作为“菜单”,遇到“不愿调、不信调”的问题,引导当事人可以根据需求,通过自主“点单”的方式,选择自己信任的“和事佬”进行调解,实现群众“自个儿选人评理、自个儿服气认理”。



案件“点将”。根据不同矛盾纠纷类型,由“草根和事佬”超市和工作室结合专长“点将”受理。如,针对跨区域土地、山林等权属纠纷,善用“能人”威信,释法析理引导,多方斡旋“促和”;针对“家务事”“邻里事”,巧用“街坊”友谊,在法律框架内运用“土话、软话、家常话”等群众语言,让当事人心悦诚服。


集体“点评”。对于成因复杂、问题交织的“硬骨头”,“和事佬”在宗祠理事会、信俗研究会、行业商业协会等民间团体之间多方奔走,用活当地乡风民俗和行业规矩,吸收群众评议意见,实现精准解纷、靶向调解。






来源:福建政法委清朗天空

编辑:林宇煌

审核:陈小虾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