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霞洋村:“多点开花”产业兴 乡村振兴动能足
霞洋村村貌
春季,天气逐渐回暖,漫步在柘荣县富溪镇霞洋村内,浓浓鼓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只见一排排的石砖瓦房和一条条蜿蜒的小道上,装饰着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竹钉鼓,别有一番风味。
“竹钉鼓又称彭鼓,2022年被列入宁德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这项非遗技艺传承在霞洋村已逾百年。”霞洋村党支部书记、竹钉鼓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彭赵速说道,“彭鼓技艺流传百年,已成为我们村的一大特色,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探索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打造非遗文化特色村。”
以彭鼓非遗技艺传承为纽带,霞洋村组织成立柘荣彭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探索“文创公司+非遗工坊”发展模式,将小庭院与非遗文化相结合,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打造制鼓工坊,将庭院方寸之地变成创收之所,并建设彭鼓文创馆、“鼓旅体验”基地等设施,全面宣传展示彭鼓文化。同时,加强与高校合作,探索开发彭鼓饰品、奖品、艺术品等文创产品,推动彭鼓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切实以非遗发展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升级。目前,霞洋村已开发彭鼓文创产品 40项,带动18户群众参与彭鼓各工序制作,2023年,彭鼓全产业链产值达100万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除了探索将传统非遗技艺发展成特色产业,霞洋村还以良好生态环境为依托,大力发展传统特色产业,让乡村共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霞洋村是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也是福建省高级版“绿盈乡村”,境内土地、森林、矿产资源丰富,自然资源良好。为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霞洋村党支部积极推动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创办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流转百余亩土地种植马铃薯、水稻等,发展传统特色农业产业,有效带动周边30多户群众参与农作物种植,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充分利用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鼓励村民发展香猪、鸵鸟等特色养殖,开辟增收致富新路径。
“在各级农业部门的帮助下,我引进了马铃薯新品种,用新种植技术,实现了马铃薯品质、产量双提升。今年,马铃薯每亩产量大约能提升至3000斤,产值预计达40多万元。”霞洋村种植大户魏乃波笑着介绍道。
文创产业生机勃勃,传统产业动能十足,养殖产业发展平稳……在村“两委”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霞洋村的产业“多点开花”,乡村振兴动能强劲,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66万元。
下一步,霞洋村将依托生态优势,鼓励扶持村民因地制宜探索多元融合农业经营模式,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并继续推行“公司+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不断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全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通讯员 林慧婷 刘方铃 文/图
编辑:林宇煌
审核:陈小虾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