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国内新闻

省间电力现货市场今起正式运行

2024-10-16 20:42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记者从国家电网了解到,今天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是在省间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基础上开展的省间日前或日内的电力交易,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省间电力现货市场上,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根据市场供需以及价格变动,可以按交易规则自由买卖电力,从而实现不同省份之间的电力互济和优化配置。2022年1月启动试运行至今,机制平稳有序。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王德林:“转正式运行以后,将极大促进电力电量在省与省之间流动,在我国电力史上首次实现省间、省内现货协同连续运行,这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省间电力市场交易主体超过6000个,涵盖多类型发电主体,累计交易电量超过88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超44%。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的正式运行,还将更好促进新能源的消纳。

10月15日,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我国电力市场化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

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是在省间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基础上开展的省间日前、日内电力交易,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1月启动试运行以来,经过31个月的连续试运行,机制平稳有序,10月15日转正式运行。截至目前,交易范围已实现国家电网经营区和蒙西地区全覆盖,交易主体超过6000个,涵盖多类型发电主体,累计交易电量超过88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超44%。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王德林:“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能有效反映市场供需,形成‘能涨能跌’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反映出电能的时空价值。”

此外,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还将会更好促进新能源的消纳。今年前8个月试运行期间,通过现货市场,新能源利用率提升了1个百分点。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快速增长,新能源装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对新能源消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能源资源富集的‘三北’地区,部分时段存在新能源消纳不足的问题,而东部地区受端电网仍有一定消纳空间,通过建立市场机制,开展省间现货交易,充分利用跨省区通道富余输电能力,可以有效实现省间电力余缺互济,促进新能源更大范围消纳。”

可以说,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的正式运行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那么,什么是电力现货市场?为什么要建立电力现货市场?下面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市场经济中,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只有参与到买卖当中,才能体现价值。在电力市场上有两种交易方式,一种是电力中长期交易,而另一种就是电力现货交易。中长期交易中,市场主体通过双边协商、集中竞价等形式,开展多年、年、季、月及月内多日的电力交易。电力现货交易中,市场主体则主要开展日前实时的电力交易。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自动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丁强:“电力的中长期交易保证电力客户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能够以相对稳定的价格购买到所需电力。电力的现货交易则类似于在农贸市场购物,同一款农产品,早上和收摊前、不同的农贸市场和超市,价格都不尽相同。卖家既想‘畅销’又要尽可能盈利,买家也会再三权衡尽量‘省钱’。”

在电力现货市场中,一般有三类市场成员,包括发电企业和用户等在内的经营主体、电网企业和市场运营机构。在这里,价格的波动可以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用户可以根据实时的电力价格变化调整生产,既能降本增效,也能优化电力资源的配置,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供电能力。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自动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丁强:“同时,电力现货市场还为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之间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交易模式,提升了电力交易的透明度,有助于促进资源要素的高效流通,实现公平、公正的电力交易。”

此次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后,也标志着我国多层次的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据介绍,目前我国还存在省内电力现货市场,在国家电网经营区内已有23家省级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其中,山西、山东、甘肃电力现货市场已转入正式运行。它们的功能主要是优化省内电力资源配置,保障省内的电力电量供需平衡和安全供电秩序。

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不同省份之间电力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需求越来越迫切,我国开始建立省间电力现货市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面对多地持续高温,我国省间现货最大成交电力达到1285万千瓦,精准支援四川、江苏等17个电力供应平衡紧张省份,为保障电力平稳有序供应发挥了关键作用。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王德林:“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转正式运行以后,将极大促进电力电量在省与省之间流动,在我国电力史上首次实现省间、省内现货协同连续运行,这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邱祖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