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廉村:廉以传家 世德作求
明月祠
明月井
淳朴的村民
古码头
宁德网消息 在闽东白云山麓、穆水之畔有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古村落——廉村。这个村庄名字的由来和一个人息息相关,他就是“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
薛令之(683-756年),字君珍,号明月,闽地中举入仕第一人。唐开元中期,薛令之被授左补阙之职,并与贺知章同为太子侍讲。
辞官返乡时,薛令之囊无积蓄,两袖清风。回乡后过着穷研经书、抱瓮灌园的生活。去世时,竟家徒四壁,什么财产都没有,只给子孙后代及村邻亲友留下了二十个字:“父言慈,子言孝,家声永振;书可读,田可耕,世业悠存。”
公元756年,闻恩师薛令之仙逝之讯,已经成为唐肃宗的李亨哀伤不已。为感念恩师的侍讲之情与在朝为官的清廉,特下旨敕封恩师所居的乡里曰“廉村”,水曰“廉水”,山曰“廉岭”,由此,“三廉”名标典籍,传扬天下。
后唐年间,有陈姓人与薛姓人联姻后迁入廉村。后来,薛令之后人迁出了廉村,一部分迁往邻近的高岑村,一部分迁往外地。之后每年,薛氏的后裔都会来到高岑村的薛氏宗祠寻根问祖。廉村的陈氏后人也深受薛令之的影响。
村口的明月广场,一块刻着“廉”字和“廉赋”的廉石格外醒目。睹石思廉,一股清廉之风扑面而来。广场边,有一座朴素的明月祠,祠内供奉的正是明月先生薛令之。
在村子的中心,有一口井,名为明月井。相传薛令之就出生在井边。他自号明月先生,这口井也因此而得名。在古井边上十几米外,就是薛令之的故居。由于岁月变迁,如今这里只剩下了一片残垣断壁。虽然房子没了,他的精神还在,哪怕只有一把泥土香。
踏着明亮的鹅卵石,漫步在廉村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世德作求”照墙。这面古朴悠久的照墙,数百年来一直矗立于村中支祠的正前方,成为廉村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寄托着廉村人对先贤清廉典范的追思,更教导子孙后代传承和弘扬清风正气,彰显了崇尚道德的精神追求。千百年来,薛令之的事迹,带动了一批批廉村人勤奋求学、廉洁从仕。唐宋以来,廉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廉村一代又一代走出去的人,每一年都会回到村中的祠堂里,认认真真学习祖训族规。这种文化已经从我们这里向四处散开了,也影响了周边的年轻人。我相信他们都会把薛令之的精神文化和廉洁风范,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
每年的冬至,是廉村最为隆重的日子。从廉村出去的子孙,许多都会不远千里回到廉村祭祖,传承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村里会连续办三天的“廉戏”,以廉文化为主体,并融入了村规民约等内容。
为了继承先辈们清廉正直的优秀传统美德,廉村人很注重对下一代的思想道德教育。每学期的开学初,刚刚入学的中小学生都会上一堂“廉德”教育课。
“世间节义之人,皆天地正气所钟。光祖宗,荣亲戚,莫大乎是。人不明此理,但知趋逐势利,动以富者为贤,而于节义之人不知崇尚,人心何以能厚?风俗何以能淳乎?”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良好的家风、民风会潜移默化地熏陶滋养人们的心灵,它既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是涵养廉政文化的沃土。
风清可醒脑,月明可鉴心。廉村人秉持的清廉家风,穿过千年的岁月烟云,正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坚实地融入进这块古老的土地中。这正是“清风劲吹,廉从绵延不绝的历史中走来;正气浩然,廉向时光荏苒深处走去”。
宁德旅游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