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峰桥上看风景
下党鸾峰桥
下党新貌
宁德网消息(阮兆菁/文 龚健/图)要写下党,不能不写鸾峰桥。作为乡土建筑的精粹,它连同寿宁境内完好遗存的木拱廊桥一道跻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作为全国单拱跨度最长的木拱廊桥,其“桥跨”曾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桥梁古建筑史的绝唱,比闻名遐迩的石拱桥——赵州桥更胜一筹。寿宁作者缪旭照的《廊桥吟》:“鸟瞰鸾峰玉带飘,御风遮雨仰清标。若将贯木拱桥论,天下无桥长此桥。南来北往百余年,桥下仙岩证夙愿。犹记当时从此过,清流泄雪雪花旋。”如此描述,把盛名之下的鸾峰桥展现于人们眼前,让人驻足流连,生出无穷遐想。
今天,它已经被人们赋予更深更新的内蕴。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三进下党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1989年7月19日,对于下党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日子;对于古老的鸾峰桥而言,也铭刻下了一个永恒的记忆。它见证着下党乡非同寻常的一段往事。那一天,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跋山涉水来到偏远的特困乡——下党乡现场办公,为下党乡“把脉问诊”,破解发展难题。由于现场办公空间狭窄,临时起意在鸾峰桥头空旷地块布置会议场所。就在这里,下党乡有了明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获得了急需的一笔发展启动资金,也凝聚了全新的发展合力。眼下的骄阳丽日里,我们沿着当年进村的山路徒步体验,心中涌起的是无尽的温暖和感佩。今天的下党乡,俨然成了一个“百口同居”的和睦大家庭。创新发展,共建共享,让惠民的阳光普照百姓心头:先后有600多人异地搬迁,“安居工程”让村民安居乐业,老大爷饱经沧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共产党是真真的好呀,不然我们哪有今天?”由衷的赞美道出了他们埋藏已久的心声。“五保楼”一夜成名,楼主们用心体会着“老有所养”带来的获得感。定制茶园精准扶贫模式的施行,让农民群众安下心来共建共享,利益均沾。而“下乡的味道”这一品牌,则植入 “消费扶贫”理念,蕴含着对农民朋友深深的关爱之情,备受城里休闲族津津乐道。曾经的“五无”乡镇,今天村民人均收入跨过万元大关,殷实的日子让农民喜上眉梢。伫立村口,我们一次次品味着“下乡的味道”这几个平实、朴素的字眼,乡野气息扑面而来,亲近感油然而生,绵绵的乡愁从心底冉冉升起。
随着打造“中国下党红色旅游新地标”这一崭新理念进入千家万户,下党作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旅游扶贫让农民朋友脑洞大开,红色旅游融入现代元素,注入乡村智慧,款款走进人们视野。31个旅游开发项目,13万游客目睹下党新变,150多名青年返乡创业,一举成名天下知,挥汗如雨的掘金过程彰显魅力,凸显张力。传统村落的含金量,下党八景的有机布局:天马耸秀、金狮戏水、南桥虹水、仙岩高耸、双岵镇立、棋盘石鼓、旌旗启瑞、凤阳古刹,赋予下党旅游丰富的内涵。“天马耸秀”一景有诗为证:“轩昂天马欲凌空,来挟青云入望中。势若长驱峰蹴蹴,形如高举鬣丛丛。轻烟作带追流电,磐石为鞍逐晓风。大造钟灵归美地,人才骏发拟镐丰。”一则七律诗,把“天马耸秀”的景致描绘得惟妙惟肖。
走进下党村,民居修葺一新,错落其间,加之鸾峰桥、文昌阁相互呼应,村落形成一个橄榄型。村前一条溪涧,曲折蜿蜒,溪涧巨石密布,呈翻滚状,煞是好看,名字各异,传奇一般。金尖岩、鸡橱岩、蛤蟆岩、龙潭岩一字儿排开,金尖岩面如刀削,独立三角,像极古埃及的金字塔,岩石下方有空隙,人们可以在空腹里来回穿越,贴耳倾听潺潺水声,有如天籁之音从远方传来。饭甑岩,更有其口口相传之说,寓意着家家富足、年年有余,意味着灵气、大气、运气。果然不假,下党村“百口同居”王氏家族由此诞生。他们教子有方,家道富裕,于是“文昌阁”也就自然高高耸立了。
来到下党,自然免不了涉足王氏宗祠,它见证着下党村的历史和文化。宗祠重建于1935年,之前建筑毁于火灾。“三槐堂”“百口同居”“五代同堂”“功在家国”匾额高悬,记载着王氏家族曾经的风光。“功在家国”的牌匾还珍藏着一段抗战的故事呢。相传,1942年抗日期间,时任寿宁县县长郭振华发动全县人民捐款抗日,王氏族人积极响应,捐助粮食200多担,折合银元700块左右,因念及对抗日战争“献金有功”,郭振华赠匾“功在家国”,表达了王氏族人的家国情怀。村里的老人说起这些故事,还沉浸在自豪的喜悦之中。
清新下党,风淡云轻。那巍巍屹立的鸾峰桥,那古朴无华的民居建筑,那精巧别致的文昌阁,那祖德流芳的王氏宗祠,无不展示着深沉丰厚的内涵。今天,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访,在这里感受着“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品味着红色文化、廊桥文化、古村落文化散发出的氤氲芬芳。因为,这里有着难忘的味道!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