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时评

过劳死与能者多劳

2015-12-16 09:31 来源:宁德网 余心言

宁德网评(余心言)前不久,某医院太平间外张贴着两张讣告刺痛了许多人的眼睛,逝者年龄50出头,都是机关单位的中层干部。

惋惜之余,人们自然想知道逝者死亡的原因,得到的回答更让人痛心疾首——过劳死。

“过劳死”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日语中,过劳死被称“Karoshi”。日本的第一例过劳死的案件发生在1969年,当事人是一名29岁的雇员。

1982年,蒋筑英、罗健夫两位中国科学家英年早逝,震惊了整个学界,也引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的关注。他在《人民日报》撰文《痛惜之余的愿望》,痛心地提出:“我们为什么不能更早地注意到他们的病情,在来得及的时候挽救他们的生命呢?我们为什么不能更多地采取一些严格的‘强制措施’,让他们得到稍微好一些的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得到比较接近于必要的休息呢?”

然而,痛惜归痛惜,为了养家糊口而过度透支精力和体力的科学家、干部职工、教师、医生、警察、记者等等大有人在,不少单位领导只问员工的工作业绩,对他们的健康状况漠不关心。一旦这些精英分子过度劳累“光荣牺牲”,媒体便大肆宣扬,领导少不了“上报出镜”的好处,何乐不为?难怪我的一位朋友爱岗敬业、循规蹈矩,20多年没有公休过,最近因身体状况不佳跟领导请年休假,领导非但不予批准,反而反唇相讥,一点小毛病算什么?

据笔者多年的观察,英年早逝者绝大多数是单位的骨干分子,为人厚道、乐于奉献、诚实守信,一句话就是好用,正因为听话好用,领导便把所有的担子统统压给他们,遗憾的是这些人中大部分得不到应有的提拔重用,因为提拔后,领导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更适合的得力干将。相反,那些个吊儿郎当、浑浑噩噩的人,领导也不在乎他,这样的人反而落得轻松自在,无所事事。

我听说,某地一位乡镇的党委秘书,是典型的“能者多劳”者,而且一“劳”就是30余年,原因是每一任党委书记都喜欢他当秘书。

“能者多劳” 出自《庄子·列御寇》,原本是褒义词,意即聪明能干的人,累是累些,但也会得到相应的报酬。然而,这个词如今却成了反义词——“能者多劳,做到你死”。

恕在下直言,之所以出现上述之怪现象,是少数领导没有把员工当人看,麻木不仁、无法无天。无法,是老子天下第一,法律法规约束不了咱,比如,按《劳动法》规定,职工有带薪休假的权利,可领导硬是不批准,你又能奈何他?无天,是严重违背符合自然规律的伦常道德。古人说,“为人君,止于仁”与“为人臣,止于敬”是相互的,是恒常的道理,而“人弃常则近妖”啊。

孔子的学生宰予聪明伶俐,但体质不佳,有“昼寝”的毛病,夫子不仅没有责难,而且通过其他同学安慰说,宰予身体不好,何必太过于苛求,他想睡一定有他的道理,就让他睡吧。可见圣人的博大爱心与通达人性。

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曾引用“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这句名言。最近,习总书记又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再次提及:“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的心中。”

共产党的总书记如此一以贯之地怜爱人民,党培养教育出来的领导干部没有理由不仿效践行。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过劳死 宰予 领导 痛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