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当坑爹的大学生……
宁德网(郑小凯)据新华网消息,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无力偿还几十万的各种网络贷款,选择跳楼自杀。这虽然是校园网络贷款的一个极端案例,但大学生通过校园贷超前消费、大肆挥霍的大有人在,而最终买单是可怜的父母。
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告诫子孙后代:“省吃俭用,量入而出”“有多少钱干多少事”;老子甚至把“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作为人生的“三大法宝”。以古圣先贤的标准,说现在的一些大学生是“坑爹”“败家子”,一点也不为过。
另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一名在校大学生从校园贷贷款6000元,用于购买手机,因为没有偿还能力,便拆东墙补西墙,分别从不同的网络贷款机构贷了还,还了再贷,最终利滚利,共欠下8万元。因不堪债主的多方催促骚扰,后由家长还清。
8万元是一笔不菲的数目,假设这名学生的家长是双职工,也至少要两三年的积蓄,加上该学生平时的学费伙食费等等开支,这一家今后的窘境可想而知。
写到这里,笔者情不自禁地想起大学时贫困同窗的节俭。当年,学校给每位少数民族的学生每月发放30斤粮票、17元5角的菜票。几位湖南和广西的同学由于家境贫寒,他们一个月仅花七八元买最便宜的菜,剩下的菜票兑换成现金,寄回贴补家用。一位同学身体健壮,食量超大,常常因吃不饱肚子无法睡觉,不得不在睡前迅速喝下一大茶缸的水,方能入睡,否则一泡尿后,饥肠辘辘又要喝水。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要使小儿安,常常三分饥和寒”。如今生活水平改善了,大学生或许不用给家里回寄伙食费,也不再有人靠喝水助睡了,但“孝、俭”二字不敢忘。古人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国家未来之栋梁,倘若不孝敬养育自己的父母,怎能仁爱他人、报效国家?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担?历揽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一刻也不能丢,一刻也不能忘啊。
大学生贷款奢侈消费折射出来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缺失,说难听一点就是,“坑爹”的大学生根本不去体会父母的艰辛,忘却了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
《弟子规》的教育方针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后“则学文”。检视当下重“文”轻“德”的短视教育,难道家长、学校、社会不深刻反思吗?
责任编辑:吴圣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