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繁荣病在哪里?
宁德网评(兰梦)邻居黄阿姨近日搬家时,竟清理出数公斤的过期药品,其中不少是抗生素类的。我问阿姨如何处理这些药品?她答,还用问吗?一扔了之。
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不少商店关门大吉,但大小药店却如雨后春笋,生意红火。难道国人都生病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药店火爆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首先是医保卡作怪。调查中笔者发现,医保卡持有者一旦进入药店,仿佛到了购物超市,不分青红皂白,见什么买什么,而且往往误以为药的价钱贵,效果就好。用他们的话说,反正卡里有钱,不买也兑不了现金。
其次,药店服务员误导。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没有专业医疗知识,一旦感冒发热、头疼肚痛,为图方便,到附近的药店自行选购。同样没有受到正规医药知识培训的服务员则为利所驱,胡乱推荐。结果患者买到的药品常常并非对症。
其三,管理存在漏洞。稍有常识的人都晓得,处方药标签上有RX标志,这类药物副作用大,必须持有专业医师开具的处方,方可购买使用;非处方药标签上有OTC的标志,可在药店购买。由于监管不到位,无良的药店老板堂而皇之地以“方便患者”为借口,听任消费者选购RX药物。
其四,药品暴利。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记者曾随机选取20种常用药品进行追踪调查后发现,从出厂到医院,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00%,有的竟然高达3438%和6500%。而药店、药房这一块,零售毛利率一般在80%以上,这意味大多数药品都以七八倍进货的价格在销售,少数超过10倍以上,甚至更多。
其五,正规医院人满为患,看一次医生不容易,想找名医就诊更难,一些患者只好凭经验或根据网络医生的建议,自行去药店买药。
古人讲,是药三分毒,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几乎都有毒副作用,不能混吃乱用的。就比如感冒,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也有表里双感、气虚感冒等等,治疗感冒的药品也超过数百种,只有对症用药,才有疗效,否则病急乱服药,很可能雪上加霜。再者,感冒都有一定的周期,一般是七天,不一定非得服药。
挪威人埃玛·格里森说,在挪威,只有快死去的病人才打点滴,而在中国,得个感冒都要打点滴,还不止一瓶药液,经常是5瓶以上。
老外的提醒是善意中肯的,该是我们好好反思的时候了。据媒体报道,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药物产量的70%是抗生素,这个比例在西方国家只有30%。由于无节制使用抗生素、随意丢弃抗生素类的药品,造成的污染是难以估计的。近年来,我国地表水被检出含有68种抗生素,浓度远高于国外。
看来,药店繁荣不是国人真正病到非买药不可、非吃药不可的地步,是一些人心理有“病”,而且病得不轻。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