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时评

宁德时评:打伞看教养

2016-12-05 16:28 来源:宁德网

宁德时评(余心言)南方多雨,伞是雨天出门必备之物。在雨中,一名小女生把手中的伞转得像风车,水花飞舞,溅湿了周边的行人。雨说停就停,女孩的母亲收起雨伞,旁若无人地左右上下甩水,再次淋湿了同行者。

一位中年男子忍不住埋怨道:“真没教养!”谁曾想,女孩的母亲反唇相讥:“骂谁啊,谁没教养,一个大男人器量这么点小,还是男人吗?”这回可激怒了众人,大家纷纷指责,大伙儿都看到了,刚才孩子顽皮也就算了。像你这般无礼,如何给孩子做榜样。

诗人黄永玉在《献给妻子们》诗中写道:“不是好女儿,哪来的好情人?不是好情人,哪来的好妻子?不是好妻子,哪来的好母亲?”请恕在下直言,当今社会乱象丛生,人们远离“母职教育”久矣。父母,尤其是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影响子女的终生。试想,一个女人连伞都不晓得怎么打,如何当贤妻良母,如何教育下一代?

我在宁德生活了整整24年,唯一一次见到一位文明打伞者,她撑伞的姿势跟她姣好的容貌一样优雅,遇到相向而来的撑伞者,总是把伞斜到另一边,避免与对方的伞檐剐蹭;进入人流中时,她将伞高高举起,以免锋利的伞沿伤及他人。她的鞋很雅致,为了不让雨水淋湿弄脏,有时选择走在楼店房檐下雨水淋不到的干燥台阶上,可一旦发现前方也有人在上面行走,便立即下阶让道。

西汉思想家贾谊在《新书》中指出“谨为子孙婚妻嫁女,必择孝悌世世有行义者。”可见对母亲的重视。同是汉代,经学家刘向撰写《烈女传》一书,其中就有《母仪篇》。所谓母仪,就是母亲的榜样。该篇序言中说:“所取乎母仪者,为其守礼知义,端庄严谨,善于教子,可作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孟母三迁”“断织喻学”“郑夫人画荻教子”等等掌故中所体现出来睿智,是古代母亲教子的典范,在百年前的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可如今知其真义者应该不是很多,而能够古为今用的恐怕更是寥寥。

说到母亲的教育作用,中国周代的三位“太太”可谓天下母亲的榜样,周文王姬昌的祖母“太姜”,文王的母亲“太任”,文王的妻子“太姒”。据史书记载,太任怀文王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泱泱周朝八百年,与贤妃良母的教子有方不无关系。曾经有学者惊呼,当下没有出现大师级的人物,是因为没有培养大师的母亲。

大师难得,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大师”了,但社会发展进步更需要绝大多数有教养、知礼义的普通公民共同建构,如果连打伞走路、洒扫应对都不知如何是好的人满街跑,我们还胆敢沾沾自喜地自诩“文明城市”“礼义之邦”吗?

关键词

母亲 母仪 文王 榜样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