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伤春与教养缺失
宁德时评(阿兰)霞浦玉潭樱花谷免费对外开放,浪漫的樱花、美好的春色并没有催生所有游客的惜春爱春情怀,反而因一些不文明的游客故意伤春而不得不关门大吉。
前些年,笔者在福安穆云虎头水蜜桃专业村获悉,一名中年妇女使劲地摇摆盛开的桃树,其他人在树下等候拍照。霎时间,桃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游客兴奋地高喊“好大的桃花雨”,乘机合影留念。当时,有果农上前规劝:“不能摇,不能摇,否则会伤到果树。”游客却反唇相讥:“花迟早都要落的,有什么了不起。”
或许这群五谷不分的游客为图一时之快,压根儿就不晓得拼命摇晃会伤及正在孕育的桃树,理上虽说不过去,但情有可原,不知者无罪嘛。而得到善意的劝导教育之下,应该停止破坏行为,马上忏悔,可她们却百般推责任性,难怪被其他游客指责为“不文明,没教养”。
所谓教养,我个人的理解是通过教育使人养成良好的品德与习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朱熹在《大学章句序》里头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古人十分注重启蒙教育,教学方针是“为国教子,以孝为先,以德育人”,并将其贯穿一个人的终身。
举世滔滔之际,之所以没教养的人满街跑,恕在下直言,这跟急功近利的教育不无关系,以至于有人批评中国的学校“有知识,没教养”。窃以为,教养的内核是,对他人尊重,对宇宙万物敬畏,这是天盖之下、地载之上永恒普遍的法则。很难想象一位有教养的人会干出伤天害理之事,这里“天”是天地万物及运行规律,“理”是为人处事的根本道理。
环境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或者说受制于自然环境;比如,当人们春游踏青赏花之时,会感到轻松愉快、悠闲自在,激发出美的感受与爱的情怀。此时此刻,即使是从未受过任何学校教育的大老粗,也“判若两人”,规规矩矩,不敢有丝毫的造次,正如韩愈所说的“绿净不可唾”。这也给公园景区的管理人员和导游上了一课:好游客是教出来的,坏游客也是教出来的。倘若景区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有序,导游文明,相信绝大多数游人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文明旅游的。
再有,针对踏青伤春现象,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古人讲“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只有辛勤劳动,才知活着是多么不容易,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才知柴米油盐贵,便自然生起慈悲敬畏之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砖一瓦。同时,对于少数游客超出了规矩,严重伤害到农民劳动成果的,依法严肃处罚,惨痛的教训一定会让那些没教养的人长记忆性,不得不乖乖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