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丢了敬畏之心
宁德时评(江忠文)上海福人集团是一家以国际木材交易中心为主的大公司,早些年,我拜访集团老总谢艺仁先生,这位闽东乡贤认真地说,“我常常告诫木工,木头是有生命的,加工制作时要心存敬畏”。
谢老的话与张横渠的“物吾与也”同理同心。张载在《西铭》中写道,“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以广阔的胸襟包容天地万物、将天下百姓都看作是自己的亲人朋友,不囿于一己私利,存仁心、养天性,自觉承担起更为重要的道德义务。
人不一定要信仰哪一个宗教,但不能没有“敬畏”。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国曾对伦敦狂轰滥炸,唯独没有践踏牛津与剑桥;而盟军在轰炸德国时,同样避开德国的大学城海德堡。这就是敬畏的力量,对知识、文化的敬畏。
中国有句老话叫“头顶三尺有神明”。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这里的“神明”和“天命”指的是自然规律。一个缺乏敬畏之心的人,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与动力,从而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义,终日无所适从,自甘堕落,胡作非为。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一样,如果“利”字当头,“义”字低头;欺诈盛行,诚信危机;民众心浮气躁、不知廉耻,骗子、小偷、流氓、地痞比比皆是,这个国家怎能兴盛,这个民族哪有希望。
宁德正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文明者,美而有序。市民的文明素养应具体表现在对城市美丽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和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的“敬畏”与爱护。
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看到了宁德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王华秋、菊池大厦火灾中的平民英雄以及默默无闻奉献爱心的志愿者;我们看到了公交车上普通市民争先让座的感人情景;我们还看到了曾经对规则、对管理、对后果等存有轻漫之心,任性挑战“禁止警告”的人不敢再为所欲为了,因为有人手握“戒尺”在身后监督;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这个城市园林如画、公共设施日渐完善,而故意损坏者越来越少……
前些日子,我听到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位私企老板把一名经常上班迟到的员工给辞退了,员工欲言又止,朝老板深深鞠了一躬便匆匆离开。有一天,老板不经意间得知之前被辞退的员工是个大孝子,当时没按时上下班是因为母亲病危,需要日夜照料。老板立即赶到这名员工的家里向他道歉,并允许他重回岗位,同时捐款帮助其母继续治疗。老板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说:“某孝敬母亲,被辞退时还向我鞠躬,心怀敬畏的人一定有所作为,所以我们欢迎他回来。”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