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时评

习近平情牵心系人民英雄

2019-04-04 16:46 学习大军

3个70后,1个80后,24个90后,2个00后。赵万昆、蒋飞飞、张浩、刘代旭、程方伟……这是一份让人倍感沉重的名单,也是一份记录“逆火英雄”的名单。3月30日17时,凉山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瞬间形成巨大火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牺牲。硝烟已逝,英魂永存,30个家庭陷入与亲人永别的巨大痛苦中,全国人民的心也被紧紧揪着,看到相关消息就不禁泪目。

人民英雄保卫人民,人民感谢人民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讲述英雄事迹,致敬英雄精神,每一次深深鞠躬和深情凝视,都是在对英雄诉说万千。让我们从习近平缅怀先烈的论述中,一同铭记英雄。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国家的精魂。2015年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在中华民族悠悠的岁月长河中,有英雄为争取民族独立而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也有英雄为守护一方安定而英勇献身在所不惜,他们都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出巨大贡献,他们都是爱国主义和使命担当的最好诠释,没有无数英雄的舍身为国、舍己为民,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腾飞。不崇尚英雄、不尊敬先烈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民族,也很难再出英雄,如此循环,民族就没有希望和未来。中华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没有人民英雄,尤其是和平年代,更需要增强居安思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把不同时期革命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成团结一致的前进动力,才能把爱国主义精神化成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伟大精神财富,指引中华民族以更大的力量迎接未来一切挑战,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持久地发光发热。

先烈不容亵渎,英雄不能忘却。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决定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国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仪式,缅怀英雄烈士。将国庆节前一天定为烈士纪念日,正是让全国人民永远不要忘记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才有国家今天的繁荣富强、文明进步。永远感谢英雄的付出才是我们应当秉持的态度。就在我们为牺牲的救火英雄扼腕痛心时,个别网民却在网上发表亵渎他们的不当言论,社会影响恶劣,令人愤慨,这种行径来源于错误的三观,根源是缺乏爱国主义和民族信仰,对国家、人民、历史不了解,甚至是曲解,是断不能容的。每一位英烈都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刻下了永恒烙印,他们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思想感情,标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歌颂、献花。

铭记人民英雄,继承伟大遗志。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拜英雄的情结,这种崇拜是对正义、勇敢、为民牺牲精神的一种发扬和追求,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我们对英雄的最好纪念。4月3日上午,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怀抱。从2014年3月28日至今,共有六批59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保卫祖国的勇士用生命换来我们现在的一切,山河已无恙,烈士请回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就让一代代中国人接过棒来,继续为之不懈奋斗吧,英雄请放心。

这30位“扑火英雄”是普通的,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是父母的好儿郎,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孩子的坚实依靠,但是在无情的烈火面前又是伟大的,他们勇于前行,毫不犹豫地选择坚守岗位,保卫人民安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顶天立地的英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致敬以生命捍卫使命的人民英雄!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