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备胎”事件,让我们想起习近平的叮嘱
这几天,华为“备胎”芯片转正的新闻几乎刷爆了朋友圈,甚至成为“全球热搜”。针对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公司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的恶意打压,华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导体近日将通过启用“备胎”芯片,确保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从而继续为华为客户服务。面对霸权主义的极限施压,华为的实力回怼可以说让中国人大长了一回志气。厚颜无耻、肆意妄为的超级大国真是小看了中国,小看了中国企业。“十年磨一剑”,力挽狂澜的背后,得益于企业多年前所做的“极限生存假设”。这是中国人卧薪尝胆坚韧意志的体现,更是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和“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这种思维不仅能让企业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屹立不倒的力量之源。盲目自大的“世界霸主”也许根本无法理解这样的思维方式,但我们的习近平主席早就在治国理政中展现了这样的中国智慧,在此前多个场合强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如今再回头看看这些经典论述可谓意味深长。
科技领域要未雨绸缪——“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早在2013年,习近平在参观中关村时就叮嘱科技创新企业和科研单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2016年,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发出警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把核心技术比作“命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两年后发生的“中兴事件”不幸让谶言成真。同样是通讯行业巨头遭遇美国“封杀”,中兴通讯收获的却是血淋淋的教训。2018年,美国商务部对中兴激活拒绝令,未来7年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一纸禁令将中兴直接打入万丈深渊,一家市值千亿的巨头就这么瞬间进入了休克。尽管在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历尽千辛万苦交涉后,中兴终于换回了一条活路,但这样的教训无疑给中国企业、给科技领域敲响了警钟:我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还未改变,必须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则等待观望、心怀侥幸最终只能是死路一条!
共产党人要底线思维——“以强烈忧患意识警醒自己”。忧患意识不仅是企业生存的命门,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基。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在应对风险挑战中锻炼提高,在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净化纯洁,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不同于其他政党,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从飘摇的红船中走来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的风雨中成长、成熟,忧患意识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底线思维是我们党历经大浪淘沙依然不断发展壮大的奥秘之一。从毛泽东要求全党“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态度,万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的覆辙。”到邓小平提出“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一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战略定力、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方法,更是推动新时代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治理智慧,这样的优良传统共产党人不会丢,也不能丢。
国家安全要居安思危——“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2018年,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上强调,“‘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乱世有安邦定国策,治世有国家安全观。而治世的国家安全观,首先就是基于居安思危的意识。即使在和平时期,中国面临的不安全因素依然是十分复杂的。从国内来说,官吏腐贪、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经济转型等方面都使积累的问题和矛盾进入敏感期、易发期,维护政治、经济安全的压力相当大。从国际来看,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对中国依然虎视眈眈,屡屡挑衅中国主权和核心利益,经济全球化也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挑战。但中国从来不是吓大的,现在的中国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即使是面对贸易战这样的正面交锋也毫不畏惧。这正是因为我们对最坏的结果早有预判、早有准备,也正因为我们在居安思危中一点点增强了承压抗风险能力,成就了大海一般的从容淡定、波澜不惊。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这是《易经·系辞下》中蕴含的最朴素的辩证法。尽管华为有了“备胎”计划,暂可突破超级大国的这次伏击,但我们依然应该清醒认识到,在科技等很多领域,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中国“芯”依然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一味点赞和盲目乐观并不会带来强大,只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用实力说话才能共同抵御接下来可能遇到的更严酷挑战,这才是振奋之余马上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