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时评

这件小事,习近平说事关文明

2019-06-04 17:29 学习大军

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每天都在制造许多食物、日用品的垃圾,也许很少人会关心它的去向。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看似无关痛痒,为什么事关社会文明水平?我们今天怎么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要建立制度。垃圾的产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物质是一套循环系统,从它作为原材料被生产、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换,最后到终端被消费掉。它的物质形态不会完全消失,会有部分剩余。简单的来说,这部分东西就是要被扔掉的,但是虽然它失去了使用功能,却依然会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些东西已经完全不能使用了,有些东西却可以再次进入生产领域循环利用。所以,2016年12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目前我们正在强调创新社会、循环经济,建立起有效的垃圾分类制度,才能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地球资源,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要养成习惯。习近平指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长期阅读我们“学习大军”的读者可能会知道,我们的评论特别关注到习近平的一种持之以恒的思维方式。任何事,无论大小,在习近平眼里都不是一阵风就能够完成的工作。各位读者这些天可能也关注到《学习时报》连载的《习近平在宁德》系列采访实录,其中很多老同志都提到的一点是,滴水穿石的思想。滴水穿石就是一种恒心和韧劲,一种一竿子插到底的做事的方法和态度。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不然,可是如果没有这股子持之以恒的态度,就有可能变成一种形式和任务,最后引发更大的污染问题。

垃圾分类要教育引导。习近平指出,“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垃圾分类制度,从社会分工上来看,毕竟属于终端的部分更多一点,如果能够在源头上养成一种分类的好习惯,从我们的手边开始,从家庭单元开始就能够有效地进行分类,可以给后面的整套工作带来很多便利。比如我们生活中各个单位、学校、小区都有垃圾箱,而且垃圾箱都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还有专门熄灭烟头的装置。在这个阶段进行一个分类就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一点困难都没有,举手之劳就能美化环境,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城市、一个社区,要真正实现文明,靠的是居民的素质。我们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共同体,科学处理分类垃圾,最终有益的还是我们整个共同体。习近平多次到基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调研,我们还能不积极响应吗?(文/学习大军,2019年6月3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