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时评

【宁德时评】节俭、敬畏与责任

2020-10-22 14:54 来源:宁德网

章敬华

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光盘行动深入人心,餐饮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这是可喜的现象。倘若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些,需要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地方还很多。

比如,城市的公共设施。近年来,木栈道成了市民观光休闲的好去处,于是大家一哄而起,各地新建的木栈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然而,并非所有地方都适宜兴建木栈道。某市前些年建设的木栈道,如今残破不堪,由于修补的速度赶不上腐烂,不得不一堵了之,惠民好事成了短命的豆腐渣工程。

我注意到当初这个市建设木栈道时,就有专业人士持不同意见,因为该城市高温多雨,再好的木质结构建筑长时间暴露在烈日和暴雨之下,极易腐败。专业人士建议采用钢筋水泥搭建栏杆,并漆以环境相得益彰的色彩,地上铺设仿古地砖,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坚固耐用,遗憾的是最终没被采纳。

由于管理者的节俭观念淡薄和建设者责任意识不强,城市的地砖也经历相同命运。地砖铺设一段时间后,车碾物压脚踩,加上雨水等自然力量的侵蚀冲击,必然松动,这个时候加以修复,既省力又省钱,在都市生活了几十年的我,鲜见职能部门这么干。大概要等到地砖大面积支离破碎之后,才有工人前去维修。

前些年,实在看不下去了,在下拔打12345政府服务热线,没料到电话那头彬彬有礼,却不见相关部门动真格;再询问时,对方支支吾吾、答非所问。今年初,宁德客运北站附近一处破损的窨井盖伤人事件被媒体披露后,亦迟迟得不到应有修复就是最好的例证。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初,非要等到出了事才出手,白白浪费财力不说,更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生活中,您只要稍加留意,公用灯长明、自来水长流、手抽纸乱扯、空调机不关、一次性商品泛滥等等浪费现象层出不穷,难怪一些有良心的外国学者都批评我们的少数机关单位缺乏成本意识。

一方面,勤俭节约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一方面,现实生活中铺张浪费现象严重,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首先,敬畏心不再,传统道德缺失。我国古人认为对食物的敬畏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因此他们在享用植物或家禽时,心生敬畏与感恩,不敢有丝毫的浪费。祖辈们经常告诫说,饭碗里头不能有剩饭剩菜,否则来生会变成大麻脸。

有一次,在沪邂逅柘荣乡贤——上海福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老总谢艺仁先生,他告诉我常常跟工人说,你们处理木头时,要把树木当成有生命的东西来看待,不可轻视他们。讲得真好!完全符合古圣先贤主张的“民胞物与”的“天人合一”思想;日本俳句“吊桶盘缠牵牛花,索水乞邻家”与谢总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惜有这种传统美德的人越来越少了。

其次,责任心不强,危机意识不够。从一些官员到百姓,没有真正把奢侈浪费当成一回事,尤其是阿公的财产。恕在下直言,眼下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但很多时候有限的财政资金不是用在发展上、刀刃上,而是大搞不中看也不中用的“形象工程”。老百姓对此颇有怨言:没钱还好,钱投了反倒糟蹋了传统与生态。

再来,人们多半秉承“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处理原则,即使有些时候明明晓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道理,仍然麻木不仁,得过且过。要知道,绝大多数被浪费的东西得不到回收利用,或多或少地会产生污染,加速破坏了原本伤痕累累、脆弱不堪的生存环境;而被人为破坏的遗产与生态更是难以复原。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