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时评

【宁德时评】闽东地标“金字招牌”是这样锻造的

2020-11-10 16:46 来源:宁德网

林信禄

2008年,“古田银耳”地理标志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后,品牌效益平均每年增加15%以上。2019年,“古田银耳”年产量达36万吨以上,占全国银耳总产量的90%以上,占世界银耳总产量的90%,年产值18.4亿元。一朵菌花带富一个曾经的贫困县。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农产品进军市场的“金字招牌”。目前,宁德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驰名商标8件,居全国设区市前列。全市7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涉及39个农产品品类,40多家地理标志明商标协会,产品基本覆盖全市水产、茶叶、食用菌等重点农业领域,惠及人口近300万,占全市总人口89%。

从事地理标志商标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农户人均年收入达1.4万余元,全市农民收入53%来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产业已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闽东这一“金字招牌”震烁全球,在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上,宁德市人民政府作为唯一地方政府受邀参加大会发言。

如今,精准培育、精准谋划、精准指导,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保护技术体系、人才体系、工作体系在宁德初步形成。政府和职能部门按照“调研一个、培育一个、成熟一个、申报一个、成功一个”的梯队原则,科学谋划确定合理的地理标志商标培育、注册梯次结构的五年规划,提高地理标志商标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对贫困村在商标注册、品牌培育上予以精准帮扶,实施一对一的精准指导,建立“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策略提示书”“商标法律告知书”以及商标培育指导站和商标联络员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创牌前期辅导。

各级政府还把培育地理标志商标作为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抓手,探索运用地理标志商标助推精准扶贫,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各地配齐配强地标协会班子,财政资金向龙头地标企业集中,优先安排龙头地标企业发展用地,有效促进了龙头地标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进而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形成了茶叶、水产、食用菌、药材等八大龙头地标企业。

同时,通过地理标志商标免费许可给贫困村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开展地理标志商标协会与贫困村结对子帮扶,带动贫困村相应产业发展,如“福鼎白茶”与赤溪村、“天山绿茶”与猴盾村、“寿宁高山茶”与下党乡等案例已然成了国内外争先效仿的典型。

地理标志农产品无疑是推动质量兴农战略的风向标。宁德市政府积极推动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只要您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农贸市场、超市货架,诸多蔬果、蛋奶都打上了“地标产品”“绿色”“有机”等标识。一大批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优质农产品正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极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金字招牌”变现真金白银,任重道远。放眼闽东及至全国,一些地方农产品或多或少存在“皇帝女儿也愁嫁”问题,优质卖不了优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具有“宁德模式”的地标助推乡村振兴之路举旗定向。只要上下齐心,擦亮“金字招牌”,加快推进品牌强农,进一步挖掘和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价值,一定能真正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