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评:外地出租车司机眼中的宁德
兰亭
昨天,我从汽车北站打车前往市政协开会,出租车司机是一位操着外地口音的女士,她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后,打开了话匣子,你们宁德人的素质真高。我谦逊地回答,那倒不一定,您过奖了。
她见我不置可否,给我讲了近期的亲身经历——
牛年春节期间,她接到一位乘客的电话,问是否看到车上落下一个小物件?并描绘了那东西的模样。她在客人曾坐过的副驾驶室仔仔细细地搜个遍,居然找着了,并按照旅客提供的地点送了过去。那位乘客看到失而复得的东西,十分感谢,当场掏出50元答谢。
“那么多钱,我没敢要,可人家硬是不收回去。”女司机说话时,瞥了一眼观后镜,见我点头赞许,又谈起另一个故事。
一天晚上,她老公接了一位乘客,那人喝得酩酊大醉,到站时迷迷糊糊地通过微信支付了100元便下车了,因为当时很吵,她老公没听到报帐的提示音。
到了第二天,酒醒的乘客发现自己昨晚多付了车费,来电请求把多余的钱还回去。她老公二话没说,立即把钱还给对方,同时对自己未仔细查看账单表示歉意。那位乘客感动莫名,干脆拒收余款,等到次日,她老公再次把钱转了回去。
我请教女司机:“到宁德后,有没有出现乘车不给钱的现象?”她肯定地说,没有。她还表示,自从宁德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后,治安良好,出门安全,车让人,人让车成了常态,市民的文明程度提高。同时,她也建议多建些接地气的公共文化设施,让他们这些外地人在享受新宁德宜居宜业、美好风光的同时,也有机会提升文化素养。
到站后,我付了费,司机不忘提醒是否要发票?我报以微笑,柔声回答,不用了。
笔者在宁德工作生活了近30年,拉开时间轴,我们发现宁德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也是逐渐改善和提升的。
依稀记得十几年前,我亦曾多次乘坐来自河南、四川、重庆等外地出租车司机的车,不少司机当着我的面,数落宁德人的种种不是——打车不给钱、在车内吐痰、横穿马路、破坏花木、随地小便等等。
每每此时,我都会向司机朋友赔礼道歉:“不管你们说的是否完全属实,但我们还是要倾听逆耳忠言,相信宁德人会认真反省并真心改过。”
如今的宁德,从前出租车司机抱怨的歪风邪气和不良行为或销声匿迹或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文明友爱、善心善行渐成时尚。
新闻大家、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先生写过《“打的”赴会》的随笔,文中说道“外地人说,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个个都是‘政治家’,虽属夸张,但确有几分道理。”依在下愚见,全中国的出租车司机几乎既是“政治家”,又是“意见家”,您有机会乘坐出租车时,不妨多与他们聊聊,甚至可以拜他们为师。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