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评:城市公园化 管护学问大
刘畅
以“秀色天然”闻名遐迩的福安富春公园,历经数月的升级改造,国庆前夕,拆下尘封的围墙,热情拥抱韩城民众和八方游客。
高墙敞开以后,美轮美奂的夜景秀和焕然一新的运动、游戏、亲水等景观、设施吸引众多市民流连期间,人们零距离感受这座有着40年历史的城中之园,尽情呼吸满园的清新芬芳。
福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福鼎太姥山、牛郎岗海滨景区,周宁仙风山省级森林公园,宁德中心城区南北岸公园、南漈公园……徜徉闽东的大小公园,看山观海、亲水沐瀑、品花赏石,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乐而忘返。
目前,仅中心城区拥有城市公园14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49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5.60%;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43.04%,绿地率40.80%。
让生态滋养生活,让景观怡悦心情,让文化陶冶情操。近些年,宁德市增加市民与绿色的融入机会,充分展现“宁和厚德”之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务实精细的作风。
城市公园之美,体现在于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自然风光,顾名思义,自自然然就好,不必横加太多的人工印记,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譬如,市区某一公园推出了一个由塑料玫瑰组成的园中园,大大的败笔。市民揶揄道,哪怕几朵鲜花也比一园假花赏心悦目。
而在人文景观设计上倒是要花点心思,好上加好。首先,在设计与建设期间,广泛征求地方文化学者及民众的建议,尽量不留遗憾。我们注意到,一些地方官员喜欢拍脑袋出馊主意,好端端的项目搞砸后,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成了公园中永远的败笔。游人见一回骂一回,甚至追问是谁的“杰作”,不得不慎啊。
其次,应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比如宁德的畲族文化、海洋文化、耕读文化、茶酒文化以及灿若星辰的历史文人,可以巧妙地植入公园内,好让游人享受秀美风光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了解并沾染地方特色文化的底蕴与气息。
南漈公园的陆游塑像便是点睛之笔,可惜与之相关的文物和诗文没有配套跟进,使他老人家几十年来孤苦伶仃地站在山坳,尘满面、鬓如霜,以至于上山游玩的懵懂少年相逢不相识,将大文豪当成大闹天官的“弼马温”。
再来,在规模较大的公园内,可借助现代化的声光影像艺术与手段,展现宁德标志性的历史掌故、田园风光、戏曲诗文、特色美食等等,以增加公园的温度、厚度、品味和亲和力。
此外,针对城市中的各个单位围墙林立,把城区分隔成一个个割裂的小空间,这样的区隔让城市显得单调冷漠,也造成了园林资源的闲置。尝试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社区与社区、小院与小院之间互动互通,便能很好地彰显一座城市自由、包容、平和的气度;人与城市的关系也就更紧密,城市人群之间也会更加融洽。
随着生存压力的增大,生活在繁忙喧嚣的都市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片刻的宁静与安祥。散布在城市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公园,使人们天天都有机会深入期间,踏上一场寻找心灵绿洲的短途旅程。在那里,人们漫步于绿意盎然的花间小径,聆听鸟儿的轻快地歌唱,感受微风拂面的温柔,享受与历史人物跨时空对话。
十几年前,宁德的部分公园是要收费的,虽然门票不太贵,但对于一些囊中羞涩的市民也只能望而却步;园中的设施不时惨遭“毒手”,要么被人故意破坏,要么被游客顺手牵羊“牵”回自家。
自从宁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后,偷盗花草树木和恶意损毁公共设施的现象几近绝迹,但少数市民在公园中违规搭建帐蓬、烧烤,以及攀爬树木、踩踏花草、破坏护栏、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依然屡见不鲜。
公园乃公众观光游玩休憩的园子。既然她的受益者是“公众”,那么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有义务管理爱护她,为她打扮、为她梳妆,为她锦上添花。
故而,实现“城市公园化”,不单单打开围墙开放景观就大功告成,还要有周全精细的管理、“长”“常”的维护、与时俱进地修缮。只有管理者和广大群众打开思想观念的围墙,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方可实现“全域公园、无界融合”这一目标。
美好的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城市多一些绿色,让花木更可爱,让公园更有文化味,让市民“诗意地栖居”,何愁没有幸福感、获得感?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