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评:留条“路”方便后人
陈正良
宁德南岸公园,湖光山色、碧海蓝天、花香鸟语,是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休闲观光胜地。
美中不足的是,近期,偌大的公园正门密密麻麻地停满了两轮车,高峰时,行人无法出入大门口,只好绕道窄窄的边门。
来自杭州的朋友直言相告,南北岸公园美不胜收,但市民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公园姓“公”,总得留条路让众人走。听罢,我这个老宁德人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岂止是南岸公园,中心城区部分路口乱停车现象司空见惯,尤其是晚上。我经常看到汽车北站的大门口挨挨挤挤地停满各种车辆,行人艰于通行。从人性化的角度看,晚6点后,车站班车停运,在停车难的情况下,临时将车停泊此地也就罢了,但无论如何不能得寸进尺,不留余地。
中国古人教育方针是,为人处事不可骄傲自满,凡事都要留有余地。《警世通言》说:“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弟子规》的教导更为精细:“宽转弯,勿触棱;入虚室,如有人”。
宋代,苏东坡的名气非常大,可谓家喻户晓,而古代的资讯不像如今高度发达,只闻其名,难见其人,再正常不过了。相传,一个叫吴味道的书生,想运送一批货物到京城贩卖,无奈路上关卡重重,便冒用了苏轼的大名。
途经杭州时,守城军士发现吴书生背个大包袱,上面写着“苏轼送京师苏侍郎宅”,苏侍郎自然是苏轼之弟苏辙。因为背包上只有一句话,并没有具体地址,守卒判断,此人一定是“假太守”。
守卫便将吴味道连同货物押送到了苏轼官邸。时任杭州太守的苏轼也颇感惊讶,但见书生眉清目秀,神色淡定,倒也不像什么大奸大恶之人。
太守大人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冒用我的名号运货?”
吴味道回答:“此次上京赶考,囊中羞涩,只好带些家乡的特产到京城变卖,赚些盘缠。借您大名,一来想省点通关税钱,二来节省时间。事已至此,小生情愿听候大人惩罚。”
苏轼听后不但没有处罚,还赐给他进京赶考的盘缠,吴味道感激不尽,表示今后再也不敢投机取巧了。
正所谓播撒宽容慈悲的种子,换回的是肝胆友情。苏轼在流放途中,受到了诸如高僧佛印在内的许多仁义之士的关爱与帮助,是有因果的。再举一例。
某天,一群人将一名与他人通奸的妇女抓到一位圣人的面前,让其处置,借此考验圣人的智慧。依照这个族群的传统习俗与法律,该女子要被乱石活活砸死。
圣人如果说按照从前的法规处死女子,那么他多年所传授的“爱人如己”“平等无私”等等教义将轮为笑柄,谁还会相信他呢?可如果自作主张放了那女人,引发众怒,后果不堪设想。
所谓“智者无困厄,圣人无死地”。那位圣者略加思索后说道:“好吧,你们中间谁没有犯过错的、犯过罪的,就拿石头砸死她吧。”奇怪的事情出现了,从老人到孩子,一个个陆续离开了。
当现场只剩下圣人和女子时,圣人说:“回去吧,现在没有人定你的罪,以后不要再犯了。”
“以后不要再犯了”,这就是圣人的境界!宽大为怀。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还发现,圣人不仅给那个女子生还改过的机会;同时也教育了众人,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缺点错误甚至犯罪的经历,只是别人不知或侥幸逃过法律的制裁,只要弃恶从善,便有活路。
《易经》解卦的《象传》说:“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其大意是,春雷隆隆,春雨滋润,万物得以复苏,君子看到这种景象,受到启示,便效仿自然,赦免、宽恕有过失和罪恶的人,给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
是啊,为人处事,话不可说太满,事不可做太绝,情不能用太尽。俗话说的好:“上更想自己,下更想他人”“留得寸草地,留予子孙耕”。人生在世,千万别逞一时之能,为一己之私,把所有的路堵得死死的,让后来人举步维艰。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