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时评

宁德时评:井之殇

2024-09-02 11:12 来源:宁德网

兰亭

井边长大,水井是我魂牵梦绕,难以割舍的乡愁。

那是一口可供全村百余人饮用的古井,深六七米,井身用碗口粗的石头衬砌而成,遍布青苔,嵌在井身的圆井台,口径一米多,见证村庄的欢乐与苦难,贫弱与兴盛。

井底住着小鱼儿,它们既是水井,也是村民的守护者。偶尔误闯误撞逃进水桶被提上来,但很快会放回井中。出井瞬间,鱼儿是否惊诧:哇,原来天空并非井口那么小!

井旁设有两排石凳,可供六七人歇息聊天,西南方躺着一块大石,活像小马驹,百余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加之众人骑坐,光洁圆润,如同一尊饱经沧桑的艺术品。

那块石头是儿时嬉戏的阵地,以它为主题的游戏多达数项。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村孩子绝不缺乏乐子,我经常在黄昏或清晨骑在石上,观天上云卷云舒,看大人汲水洗衣,或呼朋唤友蹦跳着追赶繁星般闪耀的萤火虫……

井水冬暖夏凉,清冽甘甜,直饮无妨。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彼时的农村,连高中生都稀罕,甭说吟诵柳三变的歌词了,但南来北往的过客在此驻足,饮水解渴当儿,也讲述了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民间掌故、异域风情,像沁人心脾的井水滋养着我的童年。

老井与我家仅一墙之隔,自然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优越感。每到中秋之夜,全村老小欢聚井边,或坐或站,赏月吃饼,拉家常里短。最让人心驰神往的是聆听上过私塾的二叔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年年讲,年年感受不一样。

已而皓月当空,天上圆月与井中之水月交相辉映,人们欢呼雀跃,不忍离去,真是“月悬合家乐,福至满堂辉”。

孔子说,井,德之地也。诚哉此言,井是纽带,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井是桥梁,拓展村民与外界的交往;井又是一位无言的导师,教人百变不离其宗的智慧。

在穆阳地区,有关井的传说令人神而往之,其中最有名当数开闽进士薛令之故乡的明月井。相传薛公出生时,平静无澜的井水突然漫过井口,村民无不称奇并携老扶幼争相目睹。恰巧那日中秋,于是,村长老赐其名为“明月井”。

我村的井从未有过奇异之象,由于毗邻穆阳溪,倒是洪水时常光临。为避洪灾,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举村搬迁到离溪稍远的地方,老井也随之被埋,但流淌于血脉之中的古井水,像母亲甘甜的乳汁滋养心田,催我向善。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然而,人类无休止的争战、掠夺与破坏,使得江河湖塘变黑变臭,井水也难逃厄运。遍布城乡的老井或枯竭或水体变质,不可饮用;它们张开或方或圆的巨嘴,昂首向天,无声地述说人类的贪得无厌。

百年老校福安一中旁有一口荒废的古井——“永宁井”,名字既诗情画意,又富含哲理,掘井者的初衷该是护佑居民永葆安宁祥和,同时希冀饮者康宁长寿。

福安一中人才辈出,数不清的才子佳人在此流连,品饮甘之如饴的井水。而今,每每途经此地,凝望井口被钢筋五花大绑的永宁井,一股莫名的凄凉陡然而生,内心五味杂陈,怅然若失。

人类是健忘的动物,犹记得当自来水替代井水时,家家户户奔走相告、兴高采烈。二三十年过去了,人们开始嫌弃自来水,一来水源头受到不同程度的染污,担心饮后有害健康,二来水的味道不再可口,尤其是泡茶,索然无味。

今日之福安,每天都有居民提着大小水桶四处找水取水,多年来,在下也加入寻水行列中。

我固定的取水处位于韩城北郊的山脚下,说是井,不如说是水泥砌成的蓄水池,但泉源充足、清澈见底,我们已经十分满足且感恩了。

井上布满密密匝匝的抽水管,连着几十户人家,而从早到晚前来汲水的数百人。有一回,取水路上遇见一位著名福安茶人,他说在自己的山庄打了一口16米的深井,经检测后水质达不到饮用标准。福安城乡的野外取水点几百处,水质如何?是否定期检测?还真说不清、道不明。

井之殇,人何以堪?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