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时评

宁德时评:没时间读书是个悖论

2025-04-23 19:19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我的两位朋友分别是地级市的厅级和处级干部,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无论多忙,每天的阅读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且笔耕不辍。他俩退休十多年,可老百姓依然念念不忘其德行与政绩。

然而现实是,“忙”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常用的精神盾牌,许多人会在你面前展示包括各种会议在内的日程安排,鲜有人为一年未读完一本书而羞愧难当。

看看我们的老祖宗吧,“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科技进步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悖论:人们拥有亘古未有的时间节约设备,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时间匮乏。洗衣机、电饭煲、智能手机等等,这些本该为人类创造闲暇的发明,反而使我们陷入更加深度的忙碌漩涡。

恰如法国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的“竞速学”理论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技术加速并未解放人类,反而使人们成为速度的奴隶。多数人宁愿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刷抖音、玩游戏,却辩称没有时间读书。

纵然古人王充早就说过:“人有知学,必有力矣”,但总是有人抱怨书读了不少,却派不上用场,便觉“无用”,或者读书一定要明确的“功用”、获取眼前的“利益”。殊不知,知识与学问和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一样,看起来是无用的,可它潜移默化的作用往往是意想不到的。

这正是阅读的奇妙之处。且不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稍加留意,职场中,除了极个别天才之外,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决定这个人的人生格局、晋升空间。

碎片化阅读的勃兴看似是对忙碌生活的适应,实则是对深度阅读能力的消解。互联网上的短文、短视频、碎片信息给予我们一种获取知识的幻觉,却无法提供系统思考所需的持续注意力。研究表明,碎片化阅读重塑了大脑回路,使人们越来越难以进行需要长时间专注的深度阅读,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认知能力流失。而中国古圣先贤倡导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公认做深学问的必经之路。

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互联网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书中发出振聋发聩的警告:当放弃深度阅读时,可能正在放弃思考本身。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是为了保持一种深度思考、持续专注、与伟大心灵对话的能力。

当我们以“忙”为借口拒绝阅读时,不仅在拒绝一本书,更是在拒绝一种更为本真的存在可能性。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阅读实践向读者展示:阅读不是生活的装饰品,而是帮助我们抵御存在异化的武器。在资本逻辑将一切量化为产出的今天,坚持阅读就是坚持人之为人的主体性。上述两位地方干部,“活到老,学到老”,读书业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不可或缺,故而从未有“人走茶凉”的落差感,仍学以致用,奉献社会。

在这个信息爆炸而智慧匮乏的时代,阅读应当成为抵抗存在浅薄化的最后堡垒之一。当我们下意识脱口而出“太忙没空读书”时,或许应该停下来思考:我们是真的没有时间,还是已经忘记了如何做一个有深度思想的存在者?

“我思故我在”。读书不仅仅是闲暇时的消遣,更是繁忙中的救赎——它提醒众生,人不单是为了生存而忙碌的动物,更是需要精神滋养的思考者。像大政治家、大学问家欧阳修那样,在时间的夹缝中坚持阅读,就是在破碎浮躁的当下寻找完整的自我,在流动的永恒中锚定人生的方向。

当阅读真正成为悦读时,那是人生的至乐!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作者:姜兰仔

编辑:刘宁芬

审核:蓝青 林珺

责任编辑:陈娥

(原标题:宁德时评:没时间读书是个悖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