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工程:市民乐享免费“文化大餐”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历史。总书记来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兴。总书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
“活力东侨”文化惠民文艺演出。
http://upload.ndwww.cn/2016/0106/thumb_630_420_1452041937577.jpg img/water1.png -
畲族风情舞蹈是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之一。
http://upload.ndwww.cn/2016/0106/thumb_630_420_1452041937495.jpg img/water1.png -
“美术作品展览”吸引海军官兵和市民驻足观看(黄少浩摄)。
http://upload.ndwww.cn/2016/0106/thumb_630_420_1452041937573.jpg img/water1.png -
“千年临水”临水神韵·舞蹈艺术展示。
http://upload.ndwww.cn/2016/0106/thumb_630_420_1452041937453.jpg img/water1.png -
平讲戏专场演出。
http://upload.ndwww.cn/2016/0106/thumb_630_420_1452041937236.jpg img/water1.png -
2015年9月6日,干部群众观看“闽东抗日风云展”(黄鹤鸣摄)。
http://upload.ndwww.cn/2016/0106/thumb_630_420_1452041937927.jpg img/water1.png -
日本音乐家山根良子音乐专场演出。
http://upload.ndwww.cn/2016/0106/thumb_630_420_1452041937136.jpg img/water1.png -
一位老年观众正在拍摄。
http://upload.ndwww.cn/2016/0106/thumb_630_420_1452041937232.jpg img/water1.png -
中央芭蕾舞团首次将传统保留剧目《红色娘子军》带进宁德。
http://upload.ndwww.cn/2016/0106/thumb_630_420_1452041938253.jpg img/water1.png
宁德网消息(记者 林珺/文 王东东/图)2015年12月28日晚,由福建京剧院带来的红色京剧《红灯记》,在宁德市艺术馆剧场精彩上演,台下座无虚席,观众们赞不绝口。“这部带着几代人记忆的经典样板戏,我在广播里听过、电视上看过,没想到现在能这么近距离地观赏,我的心情太激动了!”老戏迷蓝先生说。
自2012年3月启动以“魅力闽东”为主题的文化惠民工程后,每个周末的晚上,市民都能在市艺术馆剧场内免费欣赏到各具特色的文艺演出。截至目前,“魅力闽东”文化惠民工程在市本级已累计演出203场,带动县(市、区)演出810多场,受众达50多万人次,深受群众欢迎。
“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推陈出新,拓展文化惠民工程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姗娜表示。
周末免费百姓剧场
让高雅艺术“下基层”
“百姓免费剧场,文化惠民平台。”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如今,它已被市民所熟知,并广为传颂。以“魅力闽东”为主题的文化惠民文艺演出活动,自推出以来就大获好评,走出了一条“党政搭台、各界参与、社团唱戏、百姓受益”的公益文化发展新路子。
近四年来,文化惠民平台好戏不断。“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京剧演唱会在这里主演;中央芭蕾舞团携经典芭蕾剧目《红色娘子军》在这里慰问演出;省杂技团、省京剧院也为“魅力闽东”文化惠民平台助阵,先后为宁德市民带来精彩演出……
还有市畲族歌舞团精心打造的大型畲族风情歌舞《凤凰到此》、古田闽剧团排演的大型神话传奇《临水夫人陈靖姑》、寿宁北路戏剧团重新创作编排的儿童剧《少年张高谦》……依托闽东丰富的文化资源,为百姓量身订做的各式文化大餐,让市民每个周末都能免费在剧院里欣赏到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同时,也有效缓解了群众看戏贵、看戏难、进好剧院看大戏更难的问题。
实践证明,身边的人来演身边的事,更能吸引群众,引起共鸣。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周末免费百姓剧场”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它的“草根性”“泥土味”。畲族歌舞、寿宁北路戏、屏南四平戏等,都是闽东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瑰宝”。古田闽剧团、福鼎越剧团、福安茶艺团等,都是当地群众熟知和喜爱的文艺演出团体。浓郁地方特色演出,让市民在享受免费文化大餐的同时,更深的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品味民间艺术魅力,促进传承与发展。
文化元素多向融合
让草根艺术“上舞台”
2015年12月23日晚,在市艺术馆上演了“活力东侨”文化惠民文艺演出,由东侨各社区及市医院选送的十支代表队参演,节目均由基层文化志愿者自排自导自演,特色鲜明,贴近生活。“以前只在社区这个小圈子里自娱自乐,现在有了文化惠民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展示侨文化,排练的《东南亚风情》舞蹈还获得了金奖。”华侨社区舞蹈队队长苏永英开心地说。
近年来,“周末免费百姓剧场”从“激情广场”“露天舞会”“业余剧团”等活动中看到了“草根艺术”的生命力,探索出一条与社区文化结合的新路子,让多才多艺的社区百姓,企业职工、学校师生等“草根达人”登台献艺,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姓大舞台。
“魅力闽东”文化惠民工程不仅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激活了我市文化旅游演艺市场。《祥瑞畲乡》——白水洋特色文化演艺项目,自2014年7月成功推向市场两年来,在屏南旅游旺季期间共演出50多场,接待游客2万多人,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项目被列入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工程。
在“周末免费百姓剧场”的带动下,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如燎原之火,在闽东大地蓬勃展开。福安市推出了“社区群星秀”;福鼎市的“文化惠民微演艺”活动,让寻常百姓的节目成了群众文化生活的“套餐”;古田县依托社区,每个周末在城区公园组织开展“激情广场”;周宁县积极整合机关学校文艺人才,在县城河滨广场定期开展“舞动山城”惠民演出,带动社区和乡村文化活动……
党政搭台百姓受益
文化惠民经验全国推广
经过近四年的实施,“魅力闽东”文化惠民工程从初期的文艺演出到艺术展览、文艺讲座、艺术培训等,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日益多样,仅今年,市本级文艺演出48场、艺术展览28场、文艺讲座4场、艺术培训2场,受众达10多万人次。“魅力闽东”文化惠民工程已成为宁德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中宣部以《周末免费百姓剧场——宁德市文化惠民的新平台》案例向全国推广。
那么,目前文化惠民工程还出现了哪些新特点?徐姗娜告诉记者,首先是专业院团走出剧场,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进校园、进军营,走基层、接地气,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带动了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只有植根基层沃土,立足特色,挖掘群众耳熟能详的地方文化,才能更好调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才能真正让文化惠民活动走向大众,永葆青春。”
其次,文化惠民演出常态化开展,专业院团以演带练、以演促练,锻炼了队伍,提升了艺术水平和专业素养。“特别是在演出过程中,不断开阔视野,通过植根基层沃土,汲取艺术营养,激发创作活力,推动了舞台艺术精品的创作。”徐姗娜说。去年12月,市畲族歌舞团就创排了国内首部畲族舞剧《山哈魂》,参加福建省第六届艺术节获得了一等奖。
同时,“魅力闽东”文化惠民工程从百姓剧场向百姓舞台转变,与社区文化结合,草根艺术走上了舞台,群众文艺爱好者、群众文艺团体成为了文化惠民演出舞台上的中坚力量,台上台下互动,观众演员融为一体,激发了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