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方言童谣受网友热捧 带您重回老时光
宁德网消息(郑雨桐)“宁德方言博大精深,作为土生土长的宁德人或是居住在宁德的人们,你们了解宁德方言吗?”9月17日,蕉城一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一则“战书”,邀请网友们挑战一段宁德方言的童谣:“虽然平时也会使用宁德话进行日常交流,但若要我直接用宁德话念出特定的文本,或是对一些特定事物进行纯方言式的描述,还是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民谣、俗语。”
宁德方言的童谣?这对于年轻一辈的网友们而言,可是新鲜事,网友们纷纷将这段童谣拿回去询问家中的老人。
“我奶奶说她们这一辈的几乎没人不知道这段童谣,如今再见到,真是充满了回忆。”市民刘沁告诉笔者,她一看到这篇文章,就立刻将这段童谣给她的奶奶看,她奶奶看了一眼,就能全文背诵出来,时隔这么多年还如此记忆深刻,说明这段童谣在当时的流行程度。
宁德方言属于闽东语的一个分支。相对于普通话来说,宁德话可称之为一种“复杂”的语言。汉语字音,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现代汉语声母二十一,韵母三十,声调四声。宁德话声母少,为十五个,其中还包括了直接以韵母为头的零声母,然而韵母却有七十八个之多。并且声调有七个,除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外,还有阴入、阳入、阴去阳去之分。
因此,用现代拼音法或普通话读音的汉字来注释宁德发音,有许多字音是没有办法表达出来的。因而宁德方言难以通过书面流传,只能通过口口相传。如这段童谣,单看注释文字,也只能让人一头雾水,只有懂得的人,才能根据字面回忆起内容。
宁德方言的童谣,本已是新鲜事,更为新鲜的是,这个微信平台还开放了“宁德方言童谣‘月光光’挑战赛”。
这段童谣短时间内,迅速在宁德朋友圈传开了,许多网友纷纷发送自己的作品。这些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是79岁,年龄最小的是32岁,都拿出了自己练习了几十年的看家本领。
19日,微信平台上传了一位年龄最大的79岁老奶奶蔡灼延的真人录音。录音中,老奶奶地道的宁德方言和麻溜的语调,“萌”得网友拍手叫好,纷纷转发。
笔者本以为“宁德方言童谣热”至此已熄,没想到23日的一则微文,让这股“热”又一次升温,让网友直呼“玩坏了”——一位73岁的蔡爷爷,竟然上传了一个“快板版”的宁德方言童谣。视频里的蔡爷爷边打快板边唱童谣,不慌不忙。
宁德方言,如今仍是地方交流的主要语言,可一些关于宁德方言的童谣、俗语等,却鲜为人知,这不仅是一种“老时光”的回忆,更是一种地方文化、习俗的表现。此举无疑为保护地方文化,找回宁德人的“老时光”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互联网+”丰富了更多的现实内涵。
“我们的同学今天都在努力地学习这段童谣,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口,再传给我们的后辈。”刘沁说道,这些文化如果消失,实在太可惜了,每个宁德人都有职责去保护这些文化。
宁德方言童谣“月光光”
“月光光,照厅堂,厅堂暗,照廊案,廊案东,廊案西,拍锣拍鼓去大街,大街远,要食饭,饭没熟,要得肉,肉没剁,要得骨,骨没绵,要得钱,钱没空,要得恩,恩没转,要得橔,橔没做,钵头凿子乱头麼,麽咩着,没树叶,树叶加拉欺,没簸箕,簸箕车车转,麽猴远,猴远排冷沙,鸭母对头拖,女拖头,佤拖尾,拖到楼上点灯火,楼上灯火楼下红,年带寄批给侗人,侗人没在厝,小姨老犬来咬人,咬诺人,咬老人,老人咬在后门弄。”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