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众志成城 抗击“鲇鱼”

——宁德市防抗今年第17号台风纪实

2016-10-02 09:49 来源:宁德网

宁德网消息(记者 郑舒 叶陈芬) 国庆前夕,一场防台抢险救灾的硬仗,在闽东大地打响!

9月28日4时40分许,今年17号台风“鲇鱼”在泉州市惠安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

“鲇鱼”来势汹汹,裹挟狂风暴雨,袭击宁德。“鲇鱼”过处,我市部分城区和多个乡镇变成一片汪洋。据初步统计,截至9月29日14时,全市九县(市、区)及东侨开发区共126个乡镇普遍受灾,受灾人口达51.8017万人,累计直接经济损失17.2967亿元。

天灾面前,闽东干部群众上下一心、风雨同舟,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迎战狂风暴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抗灾自救赞歌。

齐心协力 筑牢一道道防线

“‘莫兰蒂’刚刚走远,‘鲇鱼’又要来了!”气象消息传来,一下子揪紧了宁德干群的心。“鲇鱼”来袭,闽东大地吹响集结号;可能出现的狂风暴雨、巨浪滔天,全市干群全力做好应对准备。

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防台风工作,省委书记尤权、省长于伟国专门作出明确指示,副省长黄琪玉、周联清亲临宁德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防指的具体要求。市委书记廖小军、市长隋军果断决策、提前部署,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党政军民合力抗灾,从26日到28日,市防指先后召开了9次汛情会商会和视频会议,下发了25份明传电报,协调物资调配和兵力部署,处置紧急汛情。

原定于9月28日结束的市党代会提前闭幕,正在宁德参加党代会的各县(市、区)党政主官提前于27日晚连夜赶回所在地指挥抗灾救灾工作。

27日深夜,廖小军、隋军冒雨赶赴市防汛指挥部坐镇指挥。28日起,廖小军、隋军又分别赶赴古田、寿宁、福安、霞浦等重点区域检查指导抗灾抢险情况,市委常委和各套班子领导也分赴各挂钩县(市、区)督促指导防抗工作。

一次次会议召开,一条条指令下达,调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全市防台、抗台工作紧张而有序。

全市各级各部门以最快的速度行动起来:福鼎市多次进行严密部署,严格落实值班值守,驻村驻点干部按时到位,各级抢险队伍都已进入工作状态;9月27日12时,福安市的防台风应急响应已相继启动至二级,辖区内水库全部腾库迎峰;柘荣县各乡(镇)挂村领导、村干部、水库防汛责任人、地灾点监测人员随即前往一线指挥防御工作;蕉城区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全力行动起来,确保人员转移、船舶进港等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落实,确保人员在岗在位;古田县提前落实疏散预案,确保预警有手段、转移有路线、避灾有地点、安置有方案;寿宁县全面落实防范责任人和防范措施,认真做好全县235个避灾点的应急准备和防台抗汛物资储备。截至9月27日16时,东侨开发区共转移人员326人;周宁县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主要领导一线指挥;屏南县9月27日15时关闭白水洋鸳鸯溪5A景区,17时,在建工地停工、学校停课。

风情雨情就是命令。根据台风发展动态,我市及时调整防御部署,适时启动防台风应急响应,指挥指导各地做好防台风工作;确保海上安全、陆上安全和工程安全。全市共紧急疏散和安全转移安置各类人员113274人。同时,加强对水库的防洪调度,从9月25日开始,通过加大发电出力或预泄等调度措施,先后有12座大中型水库开闸泄洪,累计预泄腾库1.1亿立方米,有效拦蓄洪水2.8亿立方米。并且还注重做好在建重点工程安全。

各方动员、众志成城,合力防抗、筑起钢铁长城,为全市夺取抗击台风“鲇鱼”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全市共派出14058名县、乡、村干部深入一线开展防台救灾工作,集结各类抢险队伍1232支24121人。此外,省里派出的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官兵870人也在第一时间赶赴福安、蕉城、霞浦、柘荣、福鼎等重点受灾区。

全力以赴 守护生命财产安全

台风登陆时,宁德狂风呼啸,暴雨倾泻。沿海地区出现9至12级大风,阵风13至14级,全市大部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9月27日12时至29日12时的48小时内,全市所有乡镇累计过程雨量均超过100毫米,其中最大为霞浦柏洋577.1毫米,其次为福鼎管阳541.6毫米,多个县(市)刷新本站有气象记录以来9月日降水量纪录和历史极值。

由于强降雨影响,我市沿海四县(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为历史少有。特别是宁德中心城区,受海水顶托叠加作用,发生近十年来最为严重的内涝,东湖水位为30年最高,东侨新区受淹长达18小时,淹没最大水深达到1.2米,城市交通一度中断。

暴雨袭城,转移群众刻不容缓!

9月27日午后,闽霞渔01888号捕捞作业船只因维修需要,该船5名船员聘请2名维修人员,私自上船维修。晚上10时许,由于风浪过大,船体失控,漂浮出海,在三沙青屿岛触礁。

28日凌晨,霞浦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成立闽霞渔01888号船只搜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征调船只进行施救。最终经过各方紧张营救,落水的7名船员6人获救。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我都不知道怎么办。”蕉城区飞鸾镇二都村83岁的陈大妈对民警感激地说。28日上午8时,陈大妈一起床就惊呆了,屋内不知何时出现了大量积水。接到警情后,飞鸾边防派出所教导员胡亮明立即带着几名民警前往救援,将大妈背出屋,安置在地势较高的安全区域。告别大妈后,胡亮明和同事们又赶往辖区碗窑村进行灾后路面清理……

    宁德城郊的兰溪村属低洼地带,28日上午,暴雨带来积水快速上涨,最高时村中水位约达1.5米,数百村民被困村中。上午7时,东侨公安分局接到群众报警后,迅速组织派出所、巡特警等单位民警赶往现场展开救援。在冲锋舟无法进入的情况下,民警们跃入水中借助安全绳和门板、塑料箱等工具,架起了一条生命通道,大量群众通过这一通道成功脱困。

    救援及时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在积水上涨时,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幼儿慌张地向村内地势较高处走,一直躲到与村子相邻的金域兰湾小区交界处。此时,小区围墙堵住她的去路。正当她手足无措时,搜寻组民警发现了母子二人,将他们救出。

    一方有难,八方驰援。接到报警的市消防支队官兵也赶至兰溪村,利用救生衣、救生圈、绳索等器材迅速对村民进行救助。当消防官兵将一名孕妇从民房内转移至救生艇上时,细心的官兵脱下自己的雨衣把孕妇紧紧裹住,防止其被雨水淋湿……温馨的举动温暖了村民。就这样,伴着疾风骤雨,党员干部、消防官兵们马不停蹄转战一条又一条街道,全力展开搜救。他们中有的放弃休假,有的身患感冒,但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怨无悔地在雨水中奋战着。

    不等不靠 积极开展灾后自救

    9月28日上午,“鲇鱼”逐渐远离宁德,但是抢险救灾、重建家园的工作已紧锣密鼓。

    从上到下,勠力同心。台风过后,在我市随处可见电力、通信、交通、农业、渔业、市政、水利、卫生等部门的抢修人员和受灾群众生产自救的忙碌身影。

    从27日22时起,市区开始强降雨,2小时过程雨量超过了50毫米,曲尺塘低洼地带出现严重积水。巡查到这一情况后,由市政管理中心、市政公司、东侨交管大队组成临时抢险组,顶着暴雨立即展开积水清理工作。凌晨3时30分,积水退去,道路恢复通行。

    然而暴雨持续,加之上游金溪影响,东湖塘湖水水位不断高涨,最高水位达到了3.9米,创下了30年来的历史最高记录。为确保居民出行安全,一夜未眠的一线公安干警、市政养护工人,天蒙蒙亮就又出现在各路口疏导交通,清淤排水。9月28日15时左右,东侨市政管理中心工作队完成和畅路积水清理,东侨新区积水路段全部抢通,市区公交部分线路也逐步恢复运行。

    宁德供电公司集结近两千人的抢修队伍及装备大批抢修物资,克服强降雨、道路不通等各种困难,全力抢修受台风“鲇鱼”影响的电网,并从全省各地调集739名抢修人员,分三批进驻霞浦、柘荣、福安等地,按照指挥部周密部署,分灾情轻重缓急和重要程度,连续进行抢修。

    德源自来水厂受台风影响停电停产,造成市区部分区域水压不足。市区后岗、汽车南站、华侨新村、蕉城漳湾镇贵岐村、岐头村等区域出现停水。经过电力部门全力抢修,德源水厂于28日14时恢复供水。

    省高速公路宁德分公司第一时间调集应急抢险储备队伍300余人,紧急启用30余台装载机、挖掘机等大型抢险储备,开展道路清障抢险保畅作业。他们开足马力对宁德市高速公路沈海飞鸾段、沈海云淡服务区、宁上徐江隧道、沈海复线东狮山服务区47K处、金龟山隧道等17处出现溜方险情的路段进行抢修,确保高速公路恢复通行。

    截至28日20时,宁德边防支队共出动警力1011人次、车辆250台次,组织转移渔船民、海上养殖人员及低洼地带、危房、易滑坡地区群众4566名,加固渔排、养殖网箱3956个,组织5641余艘船只返港避风。

    风雨肆虐,吹不散那些温情的画面。面对灾情的考验,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在风雨中挺起顶梁柱,在危难时撑起主心骨,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党员干部应有的先锋本色和责任担当。

    风住雨停,台风“鲇鱼”留下的阴霾渐渐散去,然而,对于还处在台风季的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一刻也不能放松”……   

责任编辑:smq

关键词

鲇鱼 台风 宁德 全市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