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见成效
“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政绩观”有了“紧箍咒”
宁德网消息 在福鼎市磻溪镇山湖岗,层层叠叠的茶园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一年前这里还是片荒废的茶园,现在新种的茶苗都已经这么高了。”日前,福建省大沁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俭敏指着眼前复垦的茶园自豪地说。
为提高自然资源节约集约使用,磻溪镇将300多亩国有茶园流转承包给大沁,同时向上争取60万元补助协助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建设。“通过流转复垦,每亩可创造经济效益1.8万元,其中村集体每亩租金收入200元,村民务工每亩平均收入1600元左右。”磻溪镇党委书记林有龙算了一笔“经济账”。
这是磻溪镇落实生态建设,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一个缩影,也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实施后,当地干部政绩观、发展观转变的体现。
2015年宁德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部署,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推出《宁德市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方案》,将福鼎市作为宁德市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首批试点单位。宁德市有关领导指出:“这项工作使生态保护从过去一般号召、一般要求,变成可量化、易核实、能追溯的考评体系。”
创新方式、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不断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一项全新的审计工作,专业性强、涵盖内容广泛,涉及环节多。宁德市在摸清自然资源的权属、数量、质量、开发利用及保护等总体情况下,按照可量化、易核实、能追溯、重特色、有关联的原则,梳理了国土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海域资源和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二十二项主要内容,并在审计范围中突出自然资源资产政策执行情况、责任履行情况、资源类资金管理和生态保护资金投入绩效情况三个重点。同时,专门成立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审计厅厅长和市委书记担任顾问,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海洋与渔业局、审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依托在市审计局,形成由审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建立以审计部门为主、相关部门为辅的工作机制。在具体审计中,突出审计力量的协调,改变审计部门“单打独斗”模式,分别抽调市国土、林业、水利、海洋、环保等资源管理部门专业人员,联合开展审计,提高审计的全面性、科学性、有效性;突出审计方法的创新,把传统审计方法和现代审计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既充分应用计算机审计等审计技术方法,又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抽样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突出审计工作的重点,紧紧围绕自然资源资产主线,科学安排审计力量,结合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能,选点攻坚,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深入审计。最后,建立问责问效机制,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这无疑给干部戴上了环境保护‘紧箍咒’!”有关业内人士高兴地说道。随着试点工作的逐步推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成为当地领导干部考核的一项硬任务、硬指标、硬杠杆,基层干部的发展观与政绩观也悄然转变,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国家审计署等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林有龙告诉记者:“虽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只到县级,但我们作为基层干部也感受到了保护生态的压力和动力。比如企业申请用地50亩,现在只批40-45亩,要求企业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既节约资源,又提高效益。”
“宁德作为后发展地区,更要传承好绿色发展观,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我相信,只要守住绿水青山,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市领导充满信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