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 共沐春风里
第三届宁德市政协提案亮点回放系列报道之四
宁德网消息(记者 陈薇)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人生的起点,也是改变人的社会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不仅是今天的事业,更是明天的希望。市政协委员倾心关注宁德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提案为助推器,共谋教育公平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因教育而出彩。
关键词 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宁德中心城区人口迅速增长,城区公办幼儿园、小学,特别是优质学校普遍存在大班额问题。生均校园面积严重不足,造成学生活动空间狭小,教师工作量大,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如何有效缓解城区人口不断集聚给城区中小学校办学带来的压力,更好适应中心城区不断扩大对教育合理布局的社会呼声和需求?这一直是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要整合中心城区学校资源,加强中心城区学校规划建设。”市政协委员罗旭荣在一次会议提出《关于宁德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建议》,希望能够科学配置中小学教师资源,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落实“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更加科学合理配置教师队伍资源,通过配备数量够、质量高、学科配套的教师队伍,解决新增班级的教师需求。农工党宁德市委会也在提案《关于加快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建设的建议》中对这一问题予以强烈关注。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中心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2015年4月,市政府批复了《宁德市主城区中小学教育设施布点专项规划(2012-2030)》,在确定主城区办学规模总量的基础上,提出主城区要充分挖掘资源,合理布局,预留收储中小学教育用地,同时以老校改建、扩建、撤并和新校建设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安排、配套建设,拓展教育发展空间。市教育局在办理答复中对委员关注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十二五”期间,宁德市统筹利用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薄弱校建设,以及农村初中二期改造等省级以上补助资金1.2亿元,市(区)级配套资金4.0亿元,新征教育用地约240亩,建设了宁师附小新校区、东侨实小一期、宁德五中新校区等三所新校,扩容兰田学校、东侨中学、蕉城实小、蕉城一小等,合计安排了30个项目,新改扩建中心城区中小学校校舍面积达16.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2万个,极大地缓解了中心城区中小学校招生压力和供求矛盾。
关键词 职业教育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指明了方向。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迫切需要办好职业教育。然而,宁德市职业教育发展受资源投入不足、教学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的制约,存在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学校招生难等一系列问题。
基于种种现状,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成为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引导社会各界逐步消除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宁德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在提案《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建议,要强化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的的教育,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灵活设置专业的机制,提高人才“供给”质量。要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建立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开发培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高职业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效果和效率。《关于促进宁德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打通渠道引进能工巧匠,提升职业教育师资水平》,委员蔡晓烽、雷成忠以及民建宁德市委会也就此问题出谋划策。
建议一出即得到部门的积极回应。市教育局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出台了《宁德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实施方案》,委托厦门大学编制宁德市‘十三五’职业教育专项规划;实行职业院校‘一校一策’目标管理;实施县(市、区)职业教育办学绩效专项督导评估;完善经费政府稳定投入机制,开展集团化办学试点,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市人社局也作出答复,将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提升校企合作的实效和水平。目前宁德技师学院已与13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冠名办班协议,1000多名学生成为企业的预备军,启动烹饪及美容两个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同时与联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了“汽车实训服务中心”,实现了产教结合、校企无缝对接。“我办将继续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核编方式,加快配备职业教育紧缺急需人才,共同做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为促进宁德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市委编办明确表态。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入学、入托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工成了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在大多数农村,由于学龄儿童逐年减少,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宁德市对乡村小学进行拆并,村级小学逐年消失,与此同时,部分适龄特别是低龄儿童无校可上。对于买不起城市商品房的农民工而言,子女的入学、入托成了他们最大的心结。
农民工子女能否享有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入学条件也成了市政协委员林立树的久久不能放下的牵挂。在四次会议上,他提交了《关于要求尽快解决宁德农民工子女入学、入托难问题的建议》的提案,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措施,将接纳非户籍居住地上学的儿童纳入纳入政府管理范畴,由务工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安排就近入学、入托,实行“一费制”,且不得加收所谓的“集资费”、“赞助费”、“借读费”等。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委员担忧的也正是职能部门努力想要解决的症结所在。收到提案后,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认真办理,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的相关文件精神,相应陆续出台多个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相关文件。同时,在《宁德市2015年秋季小学招生工作意见》和《宁德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6年秋季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和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原则,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015年宁德市高中招生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一步放宽招生条件,《宁德市教育局关于2016年中考中招工作的通知》中再次明确:“在宁德市各县(市、区)初中学校九年级就读,且有三年完整学籍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可在就读学校报考当地所有高中学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不足三年当地学籍的应届毕业生,原则上可报考当地所有高中学校。”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