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6】夯实民生之本 筑牢幸福之基——宁德市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宁德网消息 (记者 陈薇) 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民生支出196.11亿元;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福利和慈善事业持续发展;公共服务稳步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过去的一年,宁德市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寒冬时节,金涵小区里却是一派暖洋洋的景象——孩童嬉戏玩耍、青年悠闲漫步、老人闲话家常。
“在这个城市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小家,不仅环境好,设施也很齐全,感觉日子很有盼头。”入住金涵小区一年,黄先生和家人的日子越过越舒心。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民生保障是关键。2016年,全市实施精准帮扶项目7000多个、投入资金20多亿元,完成造福工程搬迁6560户2.58万人,实现脱贫3.8万人。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民生支出196.11亿元、增长5.9%,占公共财政支出72.9%。城镇新增就业3.14万人、登记失业率2.79%,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4.12万人。27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4.95亿元。福利和慈善事业持续发展,市社会福利中心投入运营,新建农村幸福院42个。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478套,基本建成7760套,累计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2.59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
随着一个个惠民利、得民心的项目落地开花,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感越来越强。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新学校太漂亮了,孩子能在这里上学,我们全家人都特别高兴。”家住金涵保障性住房的林先生一家对于孩子能在“家门口”的新学校就学感到非常欣喜。
2016年7月,蕉城区第二实验学校迎来首波报名热潮。家长们冒着酷暑,早早在各报名登记服务牌前排起长队。这是一所全新的公立九年一贯制学校,主要招收的学生是外地进城务工子女、上兰周边户籍居民、金涵保障性住房及新榕金水湾户籍中小学学生,极大改善了周边学生的就学条件。
就学条件的改善是2016年宁德市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的一个缩影。 过去的一年,全市公共服务稳步提升,实施中小学扩容工程12项、校安工程20项、公办幼儿园16所。屏南、周宁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宁德师范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入选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培养单位名单。文化惠民活动常态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富有成效,《山哈魂》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银奖。新增中国传统村落32个。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大军”民间志愿组织入选“全国百佳”。第十六届省运会筹办和备战工作扎实推进,市首届“魅力农体”展示大会顺利举办。“平安宁德”建设不断深化,反恐维稳管控和治安重点防控措施有力,各类刑事犯罪得到严厉打击,群众安全感达94.56%。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漫步北岸栈道、品味东湖美景成为退休教师郑老师和老伴儿每天的“必修课”。只要不下雨,老两口每天都来散步,“这里远离城市,环境清幽,漫步其中,整个身心都会安静下来。”环东湖慢行道沿东湖水域布设,是中心城市绿道系统组成部分,全长14.5公里,总投资约70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市民休闲漫步的好去处。
城乡换新貌,惠民更便民。2016年,宁德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闽东路中段、天山东路一期实现通车,金漳路、漳湾疏港公路、福宁路三期等一批道路加快建设。投放新能源公交车98辆,新增公共停车场7个、停车泊位539个。出租车行业改革不断深化,网约出租车管理逐步规范。建成兰溪公园、环东湖慢行道一期等一批园林绿化项目,新增绿地64万平方米。新建改建供水管道10.6公里、雨污管网42公里。启动建设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第三水厂扩建工程等项目。建成投用一批防洪排涝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改水改厕试点工作成效显著,142个“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加快建设。“两违”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拆除违建面积453.72万平方米。
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越来越好》这首歌里唱的:“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悄然间,宁德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在每一天。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