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争当开发三都澳的中坚力量
宁德市住建局局长 何必良
开发三都澳是闽东人民夙兴夜寐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摆脱贫困,勤劳质朴的宁德人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艰苦奋斗,把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为如今34万人口的宜居城市,中心城区面积扩展到3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都发生了很大改观,城乡建设充满了生机活力。201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中心任务,顺应民心,恰逢其时。市住建局作为市政府重要组成部门,坚决拥护、服务大局,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敢于担当、不辱使命,大力践行“临海、环海、跨海”三步发展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宜业宜居生态环境,争当“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中坚力量。
一是拉开城市框架,推进“临海、环海、跨海”发展。着力改变宁德临海不见海的状况,让宁德从临海走向滨海,就应加快实施“东扩面海、北展南移”城市发展战略,加快临海布局、环湾发展,拉开城市框架。东部滨海新城是重要节点和引擎,快速启动东部滨海新城建设,集中成片开发,将撬动整个环三区域建设,率先实现中心城市临海目标,意义十分重大。滨海大道是建设关键也是难点,实施路堤结合,围海造地,向海要地,依海发展,滨海大道的建成,将环湾各片区各组团有机链接,为三都岛跨海大桥建设奠定基础。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适时整合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三个县(市、区)的2个街道、13个乡镇以及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合理撤并乡镇村,实行“镇改街”、“村改居”、社区重划等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按照“经济提速、功能提档、形象提升、人气提高”的要求,推进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构建“一线三湾四片区”空间结构,形成主城区、北部新区、赛江片区、溪南临港工业片区一体化互动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30年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内容,完善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完成临海产业布局,促进部分农业人口转移就业,常驻人口达到100万人的中等城市,为宁德建大港、兴产业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二是配套市政基础设施,注重强功能、补短板。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要适度超前,“以时间换空间”,拉动新城区快速形成规模,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一是市政道路先行建设,城市建到哪里,路网延伸到哪里,特别是对于重点产业项目和新区建设,应解决投资“硬环境”不足的问题,“未雨绸缪”,“招得进、留得住”,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要提前配套建设。二是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网密度。城市干道要和高速公路、国省干线联接,出入城区通过快速路连接;城市道路按“窄马路、密路网”理念布局,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死胡同”,梯级合理配置干道、支路、街巷,特别加快推进老城区路网改造,提高交通疏导能力,缓解主干道交通压力。三是升级改造居住环境,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棚改安居、保障房建设,倡导海绵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智慧城市理念,把先进的规划理念融入到具体的城市建设中,极大改善民生福祉。四是加强城市管理,重点解决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加强“脏乱差”“滴撒漏冒”整治,严厉打击和遏制“两违”建设,治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问题,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实行网格化管理,突出精细化、智慧化,创新社区组织自治自理。五是注重城市设计,注重品质提升,新区规划要城市建筑和景观风貌布局协调,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形成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的天际线、山际线、水际线。打造一批地标建筑、特色街区,充分重视文化传承,对历史文化街区实施精致修补,挖掘历史文脉、地域特色、传统建筑,让城市充满现代气息,蕴含文化气质。
三是坚守自然生态理念,构建宜业宜居滨海城市。高举“生态牌”,把“生态文明理念”嵌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体系当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克服生态导向薄弱的问题,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牢固树立绿色价值观、生态政绩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严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用“发展绿”换取“天空蓝”,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重视环境保护贯穿于环三都澳开发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统筹优化绿色布局,保持传统人文景观,改进现有的规划方法和技术体系,转变城市规划理念,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山体水体原始风貌,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心城区生态核心在东湖景观,构建“山环水抱、湖光山色、绿水青山”生态体系,把好山好水好岸好风光融入城市,建设优良人居环境,让宁德成为会呼吸、有记忆的城市。
展望未来,宁德将成为一座竖立在东海之滨的特色新城,这座城市集“山、海、河、湖、川、岛”于一体,是一座个性鲜明的魅力之城、山清水秀的生态之城、充满活力的动感之城、吉祥和谐的幸福之城。住海房、观海景、游海泳、品海鲜,享受滨海旅游的浪漫与惬意,这里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宜居宜业生态城。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