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福建宁德下党乡:鸾峰桥上沐春风 茶叶香里说丰年

2017-05-31 18:01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余清楚、黄志宏、余尤宜、詹托荣、邹家骅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昂扬奋进,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充分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日新月异,触摸到了发乎内心的满满的获得感。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人民网记者用笔触、镜头、图片、视频,深入乡村、街道、学校、医院、哨所等基层,讲述沾满泥土、饱含露珠、带着温度的鲜活故事,反映基层改革发展的喜人变化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

党的十九大将在今年召开。人民网从即日起,特别推出“喜迎十九大、触摸获得感”专题报道栏目。我们将用这小小的故事,编织成美丽的花环,献给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在福建省宁德市,有个县,叫寿宁县,冯梦龙在此做了四年的县令。寿宁县有个乡,叫下党乡。昔日的下党乡,才真叫穷,今日的下党乡,才真叫美。

初夏的清晨,修竹溪从雾气迷蒙中醒来,清澈透明的溪水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谷流下,时急时缓。烂漫山花妆点两岸连绵青山,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鸾峰廊桥飞架两山之间,古民居错落有致,袅袅炊烟,形成了“廊桥、流水、人家”的和美景象。

下党乡的下党村,总是以最美的姿态,迎接客人的到来。

下党村古民居 邹家骅摄

“路通了,游客来了,日子就慢慢好起来。”

一排大巴整齐地停靠在廊桥边,游客们徜徉在溪畔,对美景赞不绝口。

廊桥上,一群游客围着一位老人,正在听他讲着过去的故事。“总书记当年就是从那座山上下来,坐在这个位置休息。”

这位老人叫刘明华,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身体力行践行群众路线,倡导推动“四下基层”,曾经三次深入下党调研,刘明华就是见证人和亲历者。

“总书记当时是坐在这个位置吗?”一位游客指着桥上的长椅问道。

“没错,就是这个位置。”刘明华答着。

“那我也要坐坐,赶紧帮我拍张相片。”游客们的热情突然高昂起来,大家争先恐后,都想坐在总书记曾经坐过的地方拍照留影。

时光回溯至28年前,与鸾峰桥相望的文昌阁边,一群人从荆棘丛生的崎岖山路走下来。他们头戴草帽,汗透衣背,风尘仆仆。走在最前面的,正是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那时候,到下党乡,并无公路,习近平一行翻山越岭,爬坡过坎,走了好几个小时,才到乡政府。

当年,下党乡的贫穷落后在全宁德地区是出了名的。刘明华深情回忆说:“那时候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进村出村都要爬山,群众最怕的事情有三:一怕生病、二怕挑化肥、三怕养大猪。”

要致富,先修路。如今的下党乡公路网纵横交错,通往周边4个乡镇也都有了公路。

停在“百口食堂”门口的旅游大巴 邹家骅摄

临近中午,下党村口的“百口食堂”人声鼎沸。

“路通了,游客来了,日子就慢慢好起来。现在经常忆苦思甜,回想那些艰难的日子。”55岁的王明寿少年时就出门闯荡,时常食不果腹,甚至做过乞丐。如今,看着游客越来越多,他回到村里开了一家饭馆,取名“百口食堂”。

从下党村,顺着修竹溪而下近10公里,就来到了下屏峰村。在一家农家乐里,杨尚标正泡着茶和邻居闲聊,妻子在厨房忙得不亦乐乎,迎接八方游客。

近几年来,下屏峰村把精准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先后完成了村庄规划编修、绿化、采摘体验园等项目建设。下屏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寿宁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

下党村已实现wifi全覆盖 黄志宏摄

碑坑村是下党乡另一个远近闻名的村落,这个村子极富江南水乡特色,目前村子保留下来的古民居有60多座,其中11座超过百年,吸引了一批批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摄影发烧友。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下党乡的旅游产业日益兴盛,这给下党人“守家致富”带来新希望。2016年,到下党乡参观旅游的人数累计达10万人次,有效带动了民宿、农家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群众收入大幅增加。

“定制茶园只是第一步,我们下一步还要定制猪,定制鸡和鸭。”

“那时候,我身体不好,在里屋躺着。”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到下党,王光拔记得很清楚。那是1989年7月19日,再过4天就是“大暑”,中午烈日当空,酷暑难耐。

“他要回去的时候,给了我一百块钱,这对我来说帮助太大了。”王光拔是退伍伤残军人,多年后的今天,他回忆起往事,温暖依旧。

现在,王光拔每月有近2000元退伍补贴,农忙时采采茶、种种地,闲暇时跳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很惬意。

王光拔还特意带记者去参观他家的茶园,他说在下党乡,家家户户都种茶。

据了解,下党乡根据海拔、气候和地理条件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全乡茶园种植面积6008亩,组建了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了5家茶厂、10家茶叶企业,切实增强了“造血”功能。

“茶产业已经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下党村村主任王菊弟告诉记者,茶叶带来的收入占村民总收入比例超过80%。

2014年,下党村组织成立了茶叶合作社,建设起16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并开创了一种名为“定制茶园”的扶贫模式。顾客每年花2万元认购一亩茶园,不仅能收获50公斤生态好茶,还能成为荣誉村民,获得爱心茶园主证。

通过这几年发展茶产业,下党村有126户村民加入“定制茶园”项目,而村里的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有27户加入,目前这27户都已经脱贫,26户都盖了新房。

下党村民在茶厂上班 邹家骅摄

为了让茶园主对自己“认购茶”的品质放心,下党村的茶园、茶厂安装了48个摄像头,并开发了可视化预定系统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

寿宁县委书记汤孔忠告诉记者:“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这个项目,建立起了从茶园到茶杯的产品可追溯体系,消费者、市场都比较认可,定制茶园只是第一步,我们下一步还要定制猪,定制鸡和鸭。”

上世纪80年代末,下党乡人均年纯收入还不足200元,如今群众富起来了,2016年全乡人均年纯收入9400元,是当时的近50倍。

“难忘下党”的红灯笼在下党随处可见 邹家骅摄

横跨在修竹溪的鸾峰桥依旧,下党乡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下党的幸福嬗变,虽说仅仅是福建扶贫工作的一朵小浪花,然而浪花下,却是一股众志成城摆脱贫困、奋力奔向全面小康的强大涌流。 

责任编辑:陈淑琴

关键词

触摸 故事 基层 感受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