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立华/堤的传说

2017-06-12 09:55 来源:宁德网

QQ截图20170612093827

海堤夜景 任军惠 摄

东湖的水不深,水中的小岛离岸很近,如果能把水中小岛连接起来造堤,那浅海部分就可变成可观的桑田,造福一方,增财添福,这个愿望是多少代人所寻求或企盼的呀!

围垦东湖历史由来已久,但向海要地谈何容易。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物财力量欠缺的封建社会里,怎么个围法,海堤应如何去修,考验着人们的智慧和力量!

历史上,东湖围垦曾有着小东湖、中东湖、大东湖的说法。

宋淳祐年间所修筑的“李公堤”,工程上场人数仅为五百余人,围垦面积不过千亩,故称“小东湖”。据说这次围垦没有跨出塔山。海堤南从古溪的普济龙王宫至塔山过屿(约在今天畚斗厝山弯),北从城关的黄土岩(今五里亭)至塔山鼻头(即今陈厝里村北)。在“大东湖”未围垦前,退潮后还可看到这两处塘基,南堤平坦如平地,可徒步行走于古溪与塔山之间。北堤地势较低,有个土名叫决仔嘴的决口,在今天五里亭往塔山的半路间,左右两边称决兜,这个塘耕作近一个世纪之后废于元朝末年。

“小东湖”海堤圮废之后,海潮直涌县城东门外,鱼儿可顺着护城河道往上游,船只可以驶入城关,原在塔山东湖头的县治码头也移至城关下尾道(今海滨路)。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驾船直入到县城下,知县率众抵御不住,以身殉职。城陷遭烧杀掠夺,沦为平地,死者无数,为宁德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事件。

宁德人民继续围垦东湖的决心一直不变。明万历年间,邑人陈琯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之后,提出一个大胆的围垦办法。其计划即谓“中东湖”围垦方案。

其方案计划从南起洋尾附马塘接酒屿(今塔山)拟修堤200余丈;自酒屿接猴毛屿(今乌龟山)拟修堤100丈;自猴毛屿接屿仔(今乌龟山向西的兰溪防洪堤半截处原有一个小屿,后因修堤而被挖平)拟修堤200余丈;再从屿仔北上接城关葫芦岗下的簏仔塘拟修堤200余丈。此计划是利用离岸较近的屿联结成堤,共修堤4条计长800余丈,围得塘田2000余丈,规模比“李公堤”大好几倍。陈琯的方案及耗资概算、集资办法详尽可行,但因受到时代的限制未能付诸实施。

直到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县令徐兆麟又倡筑东湖,其方案基本采用前人陈琯的计划规模,修堤4条,计长816丈。在东面酒屿、西面兰岫各设闸门一处。由于工程概算不准,差距过大,追加的工程款达三四倍之多。历经三年多的奋战,到十七年(1752年)正月围堤终于告竣。二年后,因堤坝不牢固,于乾隆十九年八月(1754年)被大潮冲坏,因财尽力竭,资金不继,人心未聚而未能及时修复,前功尽弃。其后虽有福宁府郡守李拔亲临东湖详察,后提出堵口砌堤办法,一时未有应者而耽搁,后李拔调任福州此计划被搁。

但宁德人民从未放弃围塘的念头,在东湖内利用原来的堤坝南北两端或山湾避风处,搞些小规模的围塘,北端有何家塘、簏仔塘、曲尺塘等小塘;南端有大塘、新塘、圣人塘、附马塘等。此外,兰田、下凡、马山等村都有些小塘,大东湖围垦成功后,这些小塘堤坝废弃不用,但大部分还可以看到它的遗迹。

其中曲尺塘还有这样的故事呢!

该塘面积300多亩是城关陈姓地主的产业。1945年遭台风侵袭,塘堤多处决口,国民党省政府救济联总公署曾发给县救济专项款,但被地方权势侵吞,缺口未堵,潮涨时一片汪洋。1951年县土改斗争地主恶霸时,侵吞救济款的地主劣绅被揪出批斗,低头认罪,退出救济款及救灾物财。

经专家论证,在掌握了水位、潮水升降规律等具体数据后,福海街农民全部投入工日。在各街民工、机关干部、学校学生的支援下,克服重重困难,只用43天时间提前合拢,引进良种,当年夏粮喜获丰收。

□ 东侨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围垦 东湖 修堤 塔山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