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暑期生活:暑期防溺水 安全不“放假”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首场公益巡讲现场,市红十字会水救队的志愿者与学生进行现场互动。
宁德网消息 (记者 郑舒 通讯员 朱珠 文/图)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每年放暑假,各地均有发生溺水事故。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学生溺水事故又将进入多发期。如何预防中小学生溺水?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如何?遇到有人溺水应该如何施救?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走访。
“防溺水”公益巡讲进校园
暑假前夕,宁德市2017年“珍爱生命,预防溺水”首场公益巡讲在宁师附小拉开帷幕。讲座以近期全国各地发生的溺水例子开头,以案示警。一个个鲜活典型的事例,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对学生起到很大的警示作用,也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
讲座现场,市红十字会水上安全救生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还为学生传授预防溺水基本知识,重点介绍了绳索、直竿、游泳圈的使用技巧,通过互动游戏指导学生辨别和掌握正确的救生方法,告知学生一定要在注意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去施救。
记者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了解到,暑期内,对孩子的监管问题成了令他们头疼的事。虽然学校明确要求学生不准私自或擅自下水游泳,不到没有救护人员的水域学习游泳,学习游泳前必须征得家长同意,并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但是家长忙于工作,不可能全天守着孩子,因此给孩子传授防溺水相关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2011年至今,宁德市红十字系统联合教育部门共组织开展水上安全进校园公益巡讲百余场,累计受益人数达5万多人次。
特殊作业构筑学生安全“防护墙”
“这个作业很有意义,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了解防溺水知识。视频不仅教会了小孩,也对大人很有帮助。希望大家看了视频之后,能引起重视,不去非正规的游泳场地游泳,也不让小孩独自到水库江边游玩。”宁师附小学生家长石兴说。
据了解,今年暑假期间,全市中小学生都必须登录“宁德市安全教育平台”(https://ningde.safetree.com.cn/),完成一份特殊的平安暑假专项作业。其中,“预防溺水”专题教育家庭版要求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作业内容包含两个部分:家长陪同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完成知识测试。
为了强化家校合力的作用,早在今年3月份,市教育局就下发通知,对预防学生溺水工作进行强调,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给每位学生家长发放《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并做好回执回收和归档工作。今年4月份,市教育局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实学校预防学生溺水教育主体责任和学生家长(监护人)看管责任,建立健全各有关部门预防学生溺水联防联动工作机制,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对于这项特殊的暑期作业,宁师附小德育处副主任宋芳茂十分认可。他表示,暑假期间,学生的安全问题涉及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等方方面面,尤其要关注学生防溺水的安全知识教育。学生放假在家,老师没有办法知道学生的去向,希望家长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要求,共同构筑起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防护墙”。
牢记“七不”远离溺水
“据不完全统计,溺水事故发生后,救援者的死亡率比溺水者的死亡率还高!”省红十字会水上救生教练、宁德市红十字会水救队总教练吉兵说,对于中小学生,要特别强调的是,绝对不能下水去救人,不能用人链救援,这些方法死亡率极高。如果发现有人落水,一般提倡在岸上救援。
吉兵告诉记者,溺水发生时要掌握“叫、叫、伸、抛”四个关键要领。叫:发现有人溺水时,先大声呼救,请求救援。叫:请人打110电话报警,再想办法施救。伸:溺水者离岸不远,可利用长条物(如树枝、竹竿、救生钩、衣服、毛巾等)给予救援。抛:可抛掷救生圈、救生绳袋、绳子及其他可浮物体(如球类、水瓶等),协助溺水者获救。
要想从根源上预防青少年溺水事件的发生,一定要让游泳者树立正确的游泳观念。市红十字会相关人员提醒广大家长,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七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监护人)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到江河、湖海、水塘、水库、水坑等危险水域边畔玩耍嬉戏,不盲目下水施救。
市教育局安全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学生放暑期,但安全不能放假。学生安全工作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各界都尽心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为学生们织起一道安全网。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