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 发展战略研究
“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三都澳是宁德实现崛起的最大优势、潜力和希望所在,开发三都澳是宁德人民长期以来的梦想和追求。2007年,宁德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2008-2020),于2008年9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批准实施,并列入国家发展规划。《环三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该区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稳步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市率先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目前环三区域已成为宁德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带动力量。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根据发展的新形势提出将“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作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这是宁德市应对经济进入新常态,立足最大优势、赢得自身转型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呼应省委“两新”目标任务的具体实践。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明确方向、发挥优势,努力把环三区域建设成为对内能够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外能够凸显宁德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
一、“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目标定位
当前,我国经济正步入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特征明显。这个时代大形势决定了环三开发目前已经没有办法依靠原有的传统产业和传统动能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我们只有迅速跟上当今发展的新形势,在充分发挥港口、临海等自身优势,持续推进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集聚的同时,全力加强技术、知识等先进生产要素的聚集,努力推进主要依靠技术、知识投入的总量扩张、发展质量提升,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与发展模式,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因此,从环三区域目前转型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来看,原《环三规划》对环三区域功能定位需要做出调整。结合宁德发展实际和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对环三区域的要求,综合考虑环三区域的发展条件、国内外环境,我们将环三区域的功能定位概括为:
1.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就是要延伸现有产业、拓展新兴产业,积极建成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重大临港工业项目和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实现工业向集群、创新、低碳转型升级,打造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
2.东南沿海多功能大港。就是在打造现代工业港的基础上,推进港口设施和集疏运体系现代化,构建“北承南连,西进东出”的现代集疏运网络,拓展港口多重功能,建设多功能大港。
3.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就是以打造军民融合国际化大港为龙头,重点建设各具特色的军民融合产业园,加快“军转民”和“民参军”,把环三区域建设成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地域特色、实现深度融合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4.绿色宜居海湾城市。充分整合山海川岛、历史人文和生态资源毕集的风景海湾,大力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持续完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构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海滨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和绿色宜居海湾城市。
根据上述功能定位,到2021年环三区域将基本建成“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综合交通打开新格局、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城市建设焕发新面貌、生态环境实现新提升”的福建新增长极。
二、“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策略
在新形势下,要实现到2021年将环三区域基本建成福建新增长极的发展目标,就要按《环三规划》设定的整体空间框架,推进“环湾一体”“四核驱动”“三向融合”,实现“全域发展”,在高密度参与全国甚至全球经济分工合作中,赢得更大发展。
环湾一体:围绕建成福建东北翼新增长极目标,探索“多规合一”做法,对环三区域一体规划、一体布局,整体推进环三区域实现集聚发展、提升发展;打通联系“三湾六组团”(城市湾、产业湾、旅游湾,南部主城区、北部新区、白马城区、海西宁德工业区、三都岛群区和东冲半岛组团)的内外双环通道,形成山、海、岛、城相连、相延、相融,城市各片区环湾一体化发展的宜商、优居、乐游的滨海城市大框架。
四核驱动:在总体统筹环三区域“三湾六组团”一体化运作的基础上,选择目前发展条件较为成熟的北部新区(包括漳湾临港工业区、七都八都组团)、南部主城区(包括三都澳新区)、白马城区和海西宁德工业区四个片区,加快发展,实现产业聚集、生产要素集聚、城镇建设的率先突破,使之成为带动环三发展的核心动能。
三向融合:就是把推进陆海运输体系融合、军民融合、港产城融合作为“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基础性措施,在加快建设和完善铁路、高等级公路等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强化港、产、城联动发展中,实现环三加快发展、聚合发展。
全域发展:就是在加快环三区域崛起的同时,加快山区绿色发展带差异化发展。强化沿海与山区分工合作、相互促进态势,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山海联动、多点支撑、整体发展格局。
三、“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具体措施
面对我国沿海各地区优势比我们强、起点比我们高、规模比我们大的竞相创新发展的态势,我们必须抬高标杆、自加压力,主动对标看齐沿海发达地区,以更大力度推进环三开发再提速,以更大气魄推动环三发展再突破,加快带动全市经济赶超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三都澳开发新要求。要按照适度超前、绿色低碳的理念,把港口集疏运体系现存的最薄弱环节作为突破口,加大建设力度。要推进港口开发。加强“一港五区”港口群连片开发,重点要加强漳湾、城澳、湾坞作业区的泊位项目建设进度,加大对航道、锚地和防波堤等港口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进一步提升港口服务能力。要推进疏港通道建设。加快建设三都澳港区联通周边及内陆地区的“一核六放射”综合运输通道,同步建设宁德动车始发站、铁路物流中心和湾坞、城澳、溪南等疏港铁路、公路连接线,构建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运输枢纽。要推进口岸开放。推进三沙港区、沙埕港区和漳湾作业区并入宁德港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同时进一步深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加快启动B型保税物流中心项目,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二是全力抓好重点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三都澳开发基础。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推进动能转换和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形成冶金新材料、锂电新能源、清洁能源三大龙头、若干重点的“3+N”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要壮大主导产业。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思路,培育壮大冶金新材料、锂电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要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船舶修造、电机电器、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对“数控一代”和“智能装备”的配套能力。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带动和促进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
三是着力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宁德资源和经济特点,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巨大推动作用。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依托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和枢纽,合理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发展港口仓储、保税物流、集装箱运输、商务贸易、保税加工等港口物流业。要推进旅游业发展。充分挖掘、开发、整合现有山海、川岛、湖及多种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推进“互联网+旅游”,探索旅游“1+N”模式,打造集团化的旅游综合开发平台,把宁德建设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要培育壮大与本地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端服务业。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认证、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在核心产品制造的基础上,分离“主”“辅”,向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系统集成总承包等增值业务,以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制造业。
四是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和吸引力。顺应持续的沿海化发展趋势,通过合理的分工组织和功能布局,引导城镇向沿海集中、产业向环湾推进,实现湾区空间统筹有序和一体化发展。要推动中心城区实力提升。强化中心城市产业支撑,加快推进包含漳湾临港组团、七都及八都组团的北部新区建设,推进产业“智造”升级和转型发展,建设高新产业新城、科研开发新城。加快产城融合和人口集聚,高起点规划建设三都澳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商贸金融、商务会展、文化教育等生产和生活型现代服务业,组织和统领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要推进赛江片区发展。通过合理的分工组织和功能布局,加快建设湾坞片、下白石片和赛岐片,有效延伸中心城市发展空间。要推进“山水城市”建设。充分利用山、岛、湖、海等特色资源,加快推进“依岸临港靠海”布局,注重绿道慢道建设和各组团与主城片区之间的生态隔离廊道规划建设,引进设计大师和顶尖设计单位参与城市规划设计,提升城市品位。
五是守住发展和环保两条底线,推进三都澳区域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为“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提供优质环境保障。要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坚持以绿色理念引领产业发展,高起点引进项目,高标准提高门槛,确保污染可防可控可治,有计划地建设低碳环保、富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要推进蓝色海岸带开发保护。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推进白马港、盐田港等综合整治和河口湿地修复工程,加强滨海沙滩自然保护和海漂垃圾处理。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突出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染、城市黑臭水体等专项治理。
六是着力“医、食、学、住、行”领域,突出解决焦点、难点民生问题。要解决“医”的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好“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制度,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解决“食”的问题。落实“四个最严”,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解决“学”的问题。重点加快建设环三都澳区域产业园区配套幼儿园、小学、中学,完善产业园区配套服务功能,解决外来人才子女就学难题。要解决“住”的问题。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棚改安居,鼓励更多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购房,提高城镇化水平。要解决“行”的问题。加快市政道路新改扩建和停车泊位建设,切实解决“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同时要重点抓好脱贫攻坚工程,不断完善低保救助制度、社会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尽快补齐短板,重点解决焦点、难点民生问题,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七是突出项目带动,夯实三都澳开发发展基础。在目前已有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项目接续,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增强环三区域发展活力。要做好项目生成。全力争取符合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扶持领域的项目,近期重点争取沿海高铁福州到宁波段、宁德至丽水铁路、衢宁铁路复线等项目进规入盘。要加强项目引进。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勤汇报、多请示,全力争取支持,重点对接一批城建、交通、民生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加快现有重大项目推进力度。特别要加快推进衢宁铁路宁德段、北部新城系列路网项目、宁古高速等基础设施项目,青拓400系系列及深加工配套项目等不锈钢产业链系列项目、新能源三期等产业项目以及闽东苏区(宁德市)防洪防潮工程等民生项目,不断夯实环三开发基础。
八是争取落实政策红利,不断增添发展助力。要加强政策对接。加强和中央、省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研究对接有利我们发展的新政策,特别是要主动融入福建自贸试验区、福莆宁一体化发展等发展政策。要用好用足政策。加强对政策的学习研究,深入研究中央支持宁德享受原中央苏区有关政策,加强与中央、省对口部门的衔接沟通,让扶持政策落地生效。要加速“申融”,争取更大政策。扎实做好“申融”各项工作,争取宁德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尽快获批,在此基础上,加强向上联系对接,争取落实财税、投资、要素、金融等方面优惠政策,进一步改善宁德发展条件。
九是强化三都澳区域带动作用,推动山海联动发展。充分利用山海特色与优势,持续推进山海联动、融合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要推进山海产业协作。充分发挥山区县在特色资源、劳动力、生态环境等方面优势,推动临海产业集群向山区腹地延伸扩张,带动山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深化对口帮扶。深化沿海联系山区的“大手牵小手”对口帮扶机制,进一步加强沿海地区对山区县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人才等领域的帮扶力度。要拓宽山海协作形式。鼓励沿海优势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独资或跨地区的控股、参股、收购、联合、兼并,与山区企业组成企业联合体,助力山区县经济发展。
十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完成“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中心任务。要进一步完善环三区域开发管理体制机制。打破市区两级税务机关按隶属关系征税的现行模式,实行市区财税优惠政策管理一体化。合理划分蕉城区和东侨开发区城市管理职责分工,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体系。根据环三发展需要,适时调整行政区划。要进一步推进良性高效的市场运行秩序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审批流程,规范行政执法,建立良性高效的市场运行秩序,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推动有利人才集聚的体制机制建设。深入实施《关于实施“三都澳人才计划”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家和领军型科技创新团队到宁发展,带动资本和各类人才加快集聚。要进一步完善环三开发抓落实机制。尽快启动《环三都澳区域开发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把环三开发的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提高各部门履责效能。要进一步完善干部奖惩机制。完善干部激励和问责机制,以奖惩分明促勤政有为,营造浓厚的“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