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逸:做上访群众的“出气警察”
宁德网消息(记者 苏晓洁/文 施宣/图)1965年3月出生的陈学逸,是古田县公安局法制大队的一名信访民警。从警30年,他先后在基层派出所、刑侦、预审科等部门工作过,但他干得最长的是信访工作。近15年的信访工作让他被称为“出气警察”。
他被评为福建省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福建省优秀人民警察、十佳信访民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
他为何能取得如此多的荣誉,让我们来听听这名“出气警察”的故事。
陈学逸上门反馈信访进度。
换位思考想法
消解群众怒气
每天来到单位后,陈学逸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理接访室卫生,准备迎接信访群众的到来。公安信访是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一个纽带窗口。小小的一间信访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张贴各种规章制度,还设有一个“便民箱”。陈学逸说:“设立便民箱以后,方便了群众,比如一些老同志来,看材料、写材料时忘记带眼镜,这里备了老花镜,还有突然下雨的时候,我们这边也备有雨衣和雨伞。”
在信访部门,常年面对的是骂声、哭声和埋怨声,处理的是难事、急事和头疼事。这就特别考验信访民警的心理承受能力、平息事态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事不上访。”面对怒火中烧的信访者,陈学逸总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有的男性群众来访,看到陈学逸便给他递烟,陈学逸不抽烟,摆摆手拒绝了,突然有一天,他灵光一闪:“何不换位呢?”于是,当有群众来访时,陈学逸主动向他们打招呼,递上一根烟或者一杯茶。接到公安干部递来的烟,来访群众十分意外,原本愤怒的情绪一下子缓和了。
“信访民警要的不是威,而是要有好脾气,我自己不抽烟,但身上常备一包烟,我希望群众能把我当自己人,他们气消了,事情就好办了。”陈学逸坦言。
陈学逸接待信访人员。
爱心耐心细心
破解疑案
让来访群众不报偏见地讲述事实需要好脾气,但对于难缠的事件,陈学逸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责任心、耐心和爱心。
2011年1月20日上午6时,古田县城东街道洗涤厂内,锅炉工陈某某走出厂房,满脸是血。陈某某疑患有精神疾病,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满脸是血。然而,其家属一口咬定是被他人打伤。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结果,证实陈某某的损伤为自残自伤,但家属一直不理解不接受,随后开始不断上访。
“你们不解决,我就再上访,到省政府上访,到天安门上访。”那段时间,陈某某的家属每天到信访室吵闹,偏激的论调一度把陈学逸气得说不出话来。
为扭转被动局面,陈学逸多次到陈某某家中走访,并请法医向他们说明陈某某伤口形成特征。经反复劝导,他们才停止纠缠,但对调查结果仍然不接受。一时间,劝解工作又陷入僵局。
怎么办?难道就找不到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吗?陈学逸没有气馁,而是再次出发,同办案民警一起到洗涤厂及周边街区继续寻找证据。经过多次走访,他发现在洗涤厂斜对面有一家商铺,有一个监控视频能拍摄到该洗涤厂大门口。陈学逸反复查看监控视频,终于证实从当天晚12时至第二天上午6时,厂区内除了陈某某并无他人进出。长达6个小时的监控视频,陈学逸看了好几遍,直至眼睛红肿。最终,强有力的证据,让其家属接受了调查结果。
陈学逸热情细致接待上访人员。
忍着胃痛
劝和感动群众
在信访部门工作,需要解决群众提出的各式各样有理或无理的难题。有的是因群众对公安机关的办案程序不理解而产生误会;也有的群众认为信访可以给办案机关施加压力,让案件得以快速侦破。还有的群众,明明是小事,却故意夸大其辞,把问题扩大化,期望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面对各种情况,陈学逸总是耐心细致地宣传引导,倾听了解信访群众的诉求。“信访无小事,所以对待上访群众反映的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对待,能解决的及时协调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和解释说明工作。”陈学逸说。
2005年8月29日,郑某某与同村人因琐事纠纷发生打架,造成双方多人受伤。由于事实难以查清,并且多次调解没有结果。此后,郑某某连续不断向有关部门信访,还扬言要进京上访。
为了解决这老大难问题,陈学逸调阅了案卷,并多次约谈双方。可双方都像火药桶似的,一碰就“炸”,经常出现过激的言语。他们不仅仅相互对骂,有时还指责起中间人陈学逸。他们互相认为对方有后台,甚至怀疑陈学逸袒护对方。
劝解中陈学逸深感无奈。“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陈学逸自嘲。不过,无奈归无奈,为了解决问题,陈学逸还是不厌其烦地做工作,有时一谈就是半天甚至一天。
有一次,陈学逸正为双方劝解。胃病突然发作,一时间脸色发青,额头冒汗。陈学逸双手压着疼痛胃部,仍然对他们好言相劝。他们见此情形,争吵的声音放小了,也开始讲道理了。终于,马拉松式的劝导结束了,双方都说:“老陈,看在你的份上,我接受调解方案。”
2015年春节,郑某某给陈学逸打来电话:“老陈,谢谢你!这个年我过的特别踏实。祝你新年好!”这让陈学逸感慨万千。因工作上的事情而经常失眠的他,那几天睡得特别香。
陈学逸平时热爱书法。
说话慎重缜密
耐心聆听反映
1987年9月,从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进入公安队伍的陈学逸,先后在基层派出所、刑侦、预审科等部门工作过,2003年初进入公安信访部门工作至今。长期的信访工作,让陈学逸形成了慎重缜密说话风格。因他清楚地明白,群众信访之后,对他的一言一行传播极快,他必须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
有的群众被打后,嫌疑人刚被抓获,第二天就来信访部门索要赔偿。公安机关办案部门由于事情很多,没时间听群众聊天。有时候只一句“我没时间,你到法院去告。”就打发群众了。陈学逸说:“我理解民警的不易,所以耐心地告诉他们,怎么走法律途径,索要民事赔偿。”还有的老同志描述事实过于琐碎,一件事情讲半天,陈学逸也耐心听完。
陈学逸办公室的灯光经常亮到半夜。对于陈学逸来说,加班加点已经是家常便饭,一起信访件从群众来信来访登记、接访登记,到转办、告知、答复、反馈,以及查结、电脑录入,还有案卷归档,要花很长时间。白天忙于接待来访群众,没做完的事情,只得安排晚上加班。2007年,陈学逸的女儿复习迎考,一天晚上下大雨,女儿在学校等不到他送的伞冒雨回家,感冒高烧39度,影响了后来的考试成绩,而那晚他在加班处理信访案件直到深夜。
虽然愧对家人,但陈学逸深知信访工作对社会稳定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警察是一个庞大的队伍,既需要侦查破案、冲锋陷阵的警察,也需要像我这样的‘出气警察’。上访群众发了脾气,就少了怨气,我们才能把问题化解在一线,稳控在基层。”
在公安信访这个平凡岗位上,陈学逸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通过他不懈和忘我的努力工作,古田县公安局的信访量不断下降。上级督办的重点信访件90%得到化解,并查处历史遗留下来的疑难信访积案38起,同时未出现涉警信访人赴省进京异常访情况。为此,古田县公安局信访工作从2004年至2016在宁德市公安机关信访考评中连续14年名列前茅。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