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我们的获得感:用心点亮万家灯火
电力工人日前检修福鼎110千伏秦屿变电站。
宁德网消息(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雷美容 文/图)“感谢供电公司七昼夜的连续抢修,快速修复了海缆,海岛乡得以恢复供电。”近日,霞浦县海岛乡党委书记杨马杰将一面写着“高温作业展供电风采,酷暑抢修为西洋解难。”的锦旗送到宁德供电公司。
受今年第9号台风“纳沙”影响,连接霞浦县大、小西洋岛的二回海缆(10千伏海岛线)发生故障,岛上1697户居民日常生活及所有渔业加工企业用电受影响。经过省、市、县供电部门七昼夜抢修,受损电缆全部修复完成。这是宁德市供电系统用心点亮万家灯火的一个生动缩影。
囿于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宁德电网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山区配电网历史欠账多、网架基础薄弱、装备水平不高,影响和制约了供电服务质量的提升。2006年,宁德所有偏远山区和海岛实现户户通电。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用电量的提升,许多线路出现老化、容量不够等问题。
多年来,宁德供电公司面对闽东山、川、海、岛的复杂地形,坚持“决不能让山区和农村的电网发展掉队”的原则,开展山海电网协调发展的各种探索与实践,宁德电网迎来跨越式发展。
据宁德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吴雄介绍,2013年宁德仅有8座220千伏变电站,经过4年发展,宁德市先后投产5座220千伏变电站,全市电网整体规模增加了1.5倍。预计至2019年6月,将实现所有县都有220千伏变电站供电。
“小杯装水”换成“大桶盛水”,有效保障了居民用电。“电网坚强不坚强,除夕之夜感受最深刻。前些年的除夕,我守在配电抢修班,都要忙到凌晨才能回家。2016年以后,除夕晚上八九点就可以回家。”霞浦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陈志勇说道。
针对宁德市台风、暴雨、洪涝等灾害多发的特点,宁德供电公司不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出“灾前防御、灾中应急、灾后抢修”三个阶段的抗灾抢险模式,持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村民最有发言权。“以前一打雷下雨就停电,家用电器都不敢多置办。”对于近几年用电状况的变化,福鼎市太姥山镇潋城村党支部书记王雪平感慨道:“潋城村这些年进行了几轮电力改造,线路焕然一新。电稳了,村民腰包鼓了,家里全部电气化,村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舒心生活。”
几年来,宁德市在提升城市配电自动化水平和供电可靠性的同时,还加大了山区和农村配电网的投资力度,切实解决与主网联系薄弱、互联互供能力不足,以及长线路、低电压、“卡脖子”等问题,推动山区经济发展。
吉巷乡长辉食用菌烘干厂负责人郑碧芳告诉记者,原来企业烧煤年产值 4000万元,改为用电后,预计年产值增加到6000万元,用电致使成本降低,企业效益大幅上升,特别是原来用煤时存在污染和安全隐患消除了,企业及周边环境明显改善,产品质量可控,生产车间环境变干净了。
据统计,宁德市35千伏变电站布点和配套10千伏送出线路逐年增加。2014年至2016年,10千伏配网线路长度每年比增5.9%,供电台区每年比增10.1%,供电容量每年比增24.4%。户均容量从2014年底的1.98千伏安增长到2016年底的2.81千伏安。
几年来,宁德供电公司开展配网运维精益化管理,使配网更加智能、坚强,宁德市高故障线路故障次数同比下降了47.9%。2016年上半年,宁德供电公司率先成立了配电生产指挥中心及值班工程师团队,全面协调市区配电抢修工作,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今年1月至8月,宁德市区接收报修业务比去年同期下降35.07%,平均复电时长比降34.32%。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