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不落一人一户——宁德市扶贫开发工作亮点(2)
福安溪柄生态农业大棚 丁立凡 摄
亮点 2
产业富民 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记者 叶陈芬)“今年我一定能脱贫。”望着自家山地里养殖的土鸡土鸭,屏南县路下乡酱园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仁和脸上写满了坚定与希望,他欣喜于自己马上就要摘掉“穷帽”。
杨仁和一家5口人,他与妻子、女儿都是残疾人,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家中还有一个年老体弱的母亲,家庭劳动力缺乏,财力更是捉襟见肘。正当全家愁苦之际,扶贫政策犹如一阵春风吹散愁云。今年3月,在路下乡政府的帮扶下,杨仁和获得5000元的产业扶贫启动资金。他用这些帮扶资金买进鸡鸭苗500余只。屏南县郭氏基金给他免费提供了800公斤的玉米、饲料。经过四个月饲养,今年7月,第一批500多只鸡鸭可以出笼售卖。
但销路问题又让老杨犯了愁。乡干部了解后,主动组织,各尽所能,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广告、联系线下消费者等多种方式帮助杨仁和拓宽销路。在大家齐心协力地帮忙下,这批鸡鸭在短短几天时间内销售一空,除去成本,杨仁和净赚近万元。
扶贫开发,带领穷困群众脱贫致富是重点,也是难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宁德,立足实际,以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下足功夫帮助贫困群众“改穷业”。
在做好茶、林、菌、果与水产等优势农业文章的基础上,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乡村旅游、推行“定制种养”“电商营销”、实行资金“折股量化”和资源入股等,努力使每个贫困乡村都有一个脱贫摘帽的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一项脱贫致富的稳定项目。
蕉城区七都镇北山畲村依托丰富的畲族中草药资源,让畲药成为扶贫户脱贫的“良药”。2016年,该村畲族中草药合作社吸收49户农户加入,其中就包括兰灿华在内的6户精准扶贫户。他们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可以自己种植中草药,也可在基地务工获得收入。“去年我就在畲药种植基地里打散工赚了1万多元。”兰灿华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畲药产业已经成为北山村除草莓外的第二产业,全村畲药种植面积达到500多亩,去年全村畲药产值达到600万元左右。”北山村党支部书记钟伏零告诉记者,畲族中草药合作社以“盆景+初成药销售+畲药传承”为经营模式,对外承接中草药景观工程,并与莆田万好集团签订了每年供应10万盆畲药盆景的合约,仅这一项,年产值达150万元。“现在全村80%的村民都参与了畲药种植,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2万元,畲药种植已经成为村民的增收新途径。”
点亮一盏灯,光照一大片。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增收难的状况,扶贫开发项目更是被农民群众称为幸福路上的“得力助手”。
宁德市始终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每年都安排5000万元以上专项扶持资金,先后建成11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76个现代山地农业开发示范基地、41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4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受益面覆盖全市80%以上建制村。目前,全市90%以上贫困户都落实了增收脱贫项目。
同时,宁德市创新小额信贷扶贫到户机制,采取金融机构放贷、政府部门贴息的形式,每年为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亿元以上,并创新推出“福泽卡”“精准扶贫授信卡”,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信贷服务。仅这两年,就为8000多户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3.4亿元,有力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缺资金问题。宁德市还大力开展各类培训,每年通过“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培训2万人以上,脱贫致富带头人、“巾帼扶贫”示范户等层出不穷,尽显身手。
中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 记者 徐烽 郑霄 摄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