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来自屏南县的扶贫报告:拔穷根 挪穷窝 换新业 展新貌

2017-10-12 18:14 来源:宁德网

惠泽龙生产车间

惠泽龙生产车间

6

秋田农牧生态养殖场

5

“533”模式 “贷”出新希望

屏南农信金融精准扶贫

屏南农信金融精准扶贫

屏南农信金融精准扶贫

日前,在屏南县精准扶贫服务中心采访时,一张标注着旗帜图案的县域数字地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与普通地图不同的是,这是一张体现全县贫困户信息的“扶贫地图”。

“蓝色旗帜代表的是未脱贫,红色代表已脱贫,黄色则代表预脱贫。”屏南县扶贫办主任胡小青介绍说,点击相应旗帜可查看已落实、未落实的贫困人口分布,掌握贫困人口致贫原因、项目资金到位、干部挂钩帮扶及贫困户增收情况等相关信息。通过精准扶贫数据平台,相对应的贫困户信息一览无遗。

精准扶贫,精准识贫是关键。为推动精准扶贫实现精准滴灌,今年以来,屏南县实行“互联网+结对帮扶”服务模式,通过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网络视频系统、12316农业热线电话、精准扶贫微信公众号等,实现“精准对象、干部包户、服务联网”的贫困户精细化、信息化管理。作为金融扶贫的日常服务平台,贫困户还可以在服务中心进行信贷建档授信、贷款推介担保、产业金融扶贫等业务办理。

屏南县是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也是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在扶贫开发的试验田里,该县创新了“五个融合,三级平台,三项增收”的金融扶贫“533”模式,发挥县“小额信贷促进会”和“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资金池”作用,推进金融扶贫与社会组织、政策资金、创业就业、社会帮扶、风险分散“五个方面”相融合。

在甘棠乡洋头寨村的山坡上,兔舍鳞次栉比,兔主人甘华闽正穿梭于兔笼与田地之间,割草、喂料、管理,忙得不亦乐乎。一年前的甘华闽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缺乏资金、技术支持,生产、生活难以为继。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他一边参加“雨露计划”培训,一边跟随养兔老手学习养殖经验。基地发展步入正轨后,乡里又帮助甘华闽办理了小额贴息贷款10万元及1万元的“福泽卡”,用于扩建兔棚、购买种兔、饲料等。今年他的兔子养殖规模已达1000多只,年增收3万多元。依靠养兔托起的脱贫致富梦想,正逐渐成为现实。

为让政策惠及更多群众,屏南县以县小额信贷促进会、县乡(镇)金融扶贫服务中心为纽带,村456名金融协理员以及800多名包户干部为基础,并与农信社等4家涉农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扶贫合作关系,搭建了“互联网+”“三级联动”服务平台,实现贫困户申请贷款不出村,发放贷款“跑一趟,不隔夜”。2009年,贵溪村村民叶维健与两个村民合伙在县小额信贷促进会担保的农行惠农卡自助可循环贷款申请了每人5万元,干起了蔬果收购批发业务。现在,一年的蔬果销售额达到300余万元,年收入在7万元以上。依靠这一收入,他将三个子女送进了大学。

扶贫先扶智。该县还采取“培训辅导,自主创业”“合作服务,利益联结”“合伙投资,保底分红”三种金融扶贫到户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通过资源叠加打组合拳、多措并举防风险、合作扶贫增实效,做到扶贫小额贷款“贷得快、用得好、能脱贫”,实现有贷款需求贫困户的全覆盖。

汩汩而来的金融扶贫“活水”,“造血”功能凸显。今年1至9月,屏南县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173户5062万元,扶贫小额贷款覆盖面达57.1%,贷款不良率控制在8‰,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全县共培育70家经济实体,带动312户贫困户增收;建立经济实体与贫困产业利益共同体,216户贫困户贷款1275万元投资经济实体结成利益共同体,按年投资15%保底分红,增加贫困户收入。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贫困户 扶贫 文创 屏南县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