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不忘初心 奋勇前进 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2017-10-16 10:55 来源:宁德网

中共福鼎市委书记 刘振辉

宁德网消息 时光荏苒,国家提出扶贫开发战略已30余载。30多年来,福鼎市始终坚持三个“十年”夯基础(十年“输血”帮扶、十年“换血”搬迁、十年“造血”开发)、“五位一体”强内力(思想、产业、政策、社会、党建),全面深化扶贫举措,坚持以“绣花”的功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984年国家实施扶贫开发战略至2016年,福鼎地区生产总值从1.9亿元增长到333.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00元增加到13903元,贫困人口从39.76万下降到1181户3803人。

提振脱贫致富精气神。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志”从何来?来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小康的坚强决心,来自党中央对闽东、对福鼎工作的关心关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与赤溪村干部群众视频连线,极大鼓舞了福鼎加快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加坚定了我们“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建成全面小康的信心决心。这个“志”,来自于自立自强的脱贫“新文化”。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创造,从“等靠要”“穷自在”到“我要脱贫”“我要发展”,再到致富奔小康,多年来,福鼎市坚持以实施网络电视“村村通”、文化长廊、“幸福福鼎”微演艺等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引导农民开眼看世界、看辉煌中国,解放思想、自立自强。赤溪村32年后再登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由“中国扶贫第一村”嬗变成“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一个典范”,就是典型的代表。这个“志”,来自于中央、省、宁德市各级“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来自于各级领导干部的真情投入,结合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每逢双月17日前后,带情怀、带政策、带措施入户,与贫困户共谋发展措施,将生产项目、资金落实、子女就学、医疗救助等“一揽子”送到贫困户手中,让贫困群众看得到脱贫致富的希望、立得起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的信心。这个“志”,来自于扎实的创业就业本领。农民有脱贫致富的决心,更要有脱贫致富的本领。近年来,福鼎市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力求每个贫困家庭至少1名劳动力接受培训、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有效激发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三年来,先后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000多人次,促进贫困户就业2000人。

培育脱贫致富源头水。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产业强,扶贫开发才能有底气硬气。近年来,福鼎立足闽浙沿海中心区位优势,坚定实施“工业立市、旅游兴市、海洋强市”发展战略,承接浙南、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强化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带动,推进生态合成革、汽摩配、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现代农业链条延伸,旅游商贸“三产”繁荣,为扶贫开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坚持产业开发精准指导到村,围绕“一村一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为契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立足山海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白茶等特色扶贫产业。结合全省全域旅游试点县建设,每年投入1000万元进行乡村旅游线路与景观打造,加快发展农旅、茶旅、文旅等结合型乡村旅游项目,初步形成6条乡村旅游主题线路,全市34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赤溪村还被列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扶贫观测点。围绕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引导群众发展农家乐、特色民宿、农家小超市等乡村旅游配套服务业,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茶业是福鼎的生态产业,是山区群众增收的主渠道之一。福鼎市大力推进白茶产业发展,坚持建基地、提标准、创品牌,不断提高白茶附加值,福鼎白茶连续八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价值评估35.53亿元,全市现有茶园面积21.5万亩,茶叶加工企业759家,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个,带动茶农人均年增收1.1万元。

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百米”。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上级扶贫政策用好、用活、用实。加快造福工程统一搬迁。坚持将异地搬迁各集中安置点进行统一打包、统一审批,对接国开行落实专项贷款2.85亿元,对发展缺条件的偏远自然村实施整村搬迁,采取倒排工期、统一施工、“专人盯户”督促等办法,加快安置点建设进度,并逐步完善水、电、路、学校、卫生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后续就学、就医、就业等措施,确保山区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近年来,完成6个省级百户以上造福工程示范点建设,2779户9665人实现造福工程危房改造。扎实做好信贷扶贫工作。修订完善《福鼎市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干部的宣传、引导、服务作用,严格执行“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政策,组织金融部门入户面签,做到有劳力、有项目的贫困户“能贷尽贷、应贷尽贷”。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工程。完善《福鼎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帮扶实施意见》,重点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龄成员,免除其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学杂费,实行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在校免费就餐等,仅2017年上半年就下拨资金289.8万元,惠及学生1700人(含235人寄中餐学生),免除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学杂费2459万元。逐步提升兜底保障水平。抓好“扶贫开发”与“低保”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确保扶贫对象“应进则进、应扶则扶、应保尽保”,将无劳动能力的1101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兜底。逐步提高保障标准,2013年至今,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年人均收入1900元提高到4000元,目前共有5550户8204人受益;五保户月供养标准从373元提高到616-1044元,目前共有3195户3328人受益。加快补齐养老服务短板,目前,福鼎市已建乡镇敬老院15个,床位770张,已入住437人,入住率57%;在建敬老院12个,同时还有五保幸福园64个、农村幸福院4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30个。此外,我们还建立城乡贫困户因灾致贫救助、贫困户大病救助等差别化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两不愁、三保障”水平。

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坚持“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创新社会扶贫参与方式,动员和组织企业、社团组织及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凝聚工作合力。搭建扶贫参与平台。出台《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福鼎市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等文件,引导社会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畅通各阶层互助渠道。支持扶贫开发协会、老区促进会、慈善总会等社团组织建设,持续推进“慈善一日捐”“扶贫一日行”“阳光助学”“助孤工程”“医疗互助”等公益活动,福鼎市慈善总会成立8年多来,共募集各类慈善资金4500多万元。深化村企共建活动。开展“村企连心、强企扶村”活动,引导100多家市内外大中型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挂钩贫困户较为集中的镇、村、户。以村为单位,培育并引导一批“精准扶贫示范社”“扶贫龙头企业”、农村生产大户、脱贫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户发展生产,切实增强“造血”能力。组建大学生创业联盟、电商联盟、青商会,设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启动资金,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办企业,推动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注重社会舆论引导。组织主流媒体深入扶贫开发重点乡镇、村挖掘社会扶贫工作先进典型和模范,宣传矢志不移筹资助学的邓昌朝、倾力捐资扶贫的女三轮车夫李华珍等“最美扶贫人物”的事迹。开展精准扶贫团队、精准扶贫先锋、精准扶贫示范社、精准扶贫示范村、自强脱贫之星等评选活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工作热情。

深化党建引领促脱贫。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实施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计划”。发挥党员排头兵作用。创新“书记项目”和示范点培育,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党支部112个,依托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中心和合作社实践基地,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技能,2015年来累计发放农村党员创业贷款216笔1645.9万元。实施“村干部大学学历培养计划”“三向培养”工程,将经济能人、种养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选入村“两委”班子,如赤溪村村民主任吴贻国带领一批党员、返乡青年做实验、搞创新,牵头成立5个专业合作社发展林下种养、大棚蘑菇等,吸引80多位村民参与经营。打造脱贫过硬队伍。按照“政策不变、队伍不散、干劲不松、力度不减、人员不撤”的要求,配强配齐各乡镇专职扶贫工作人员3-5人。创建精准扶贫政策宣讲团、“农业专家顾问团”和乡镇技术服务队,动员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线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建立“市领导联乡包村、乡镇领导联村包户”制度,50多名处级领导分别挂钩联系一个扶贫重点村、一个软弱涣散村、一个少数民族村等,953名科级以上干部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结对关系,174名市直机关干部先后到一线驻村蹲点,充实一线扶贫力量。实施村财增收攻坚。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福鼎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及配套扶持措施,加大对偏远贫困地区的资金、项目、政策等扶持力度,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统筹安排1000万元、设立30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空壳村”“薄弱村”增强“造血”功能。截至2016年底,全市经营性收入1万以上的村173个,经营性收入10万以上的村82个,其中柏洋村通过土地和资金入股企业,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150万元。

脱贫工作没有休止符。在即将迎来党的十九大召开和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福鼎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连线视频讲话精神要求,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持之以恒、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省、宁德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扶贫 贫困户 福鼎市 脱贫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