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殊姿新妍 曼妙如诗

——读陈济谋先生花鸟画

2017-11-07 09:20 来源:宁德网 吴新斌

梅花(四条屏)

梅花(四条屏)

雏鸡

雏鸡

行书(扇面)

行书(扇面)

清供

清供

艳秋

艳秋

秋情

秋情

2017012118531382

宁德网消息 (吴新斌)

陈济谋

1945年生,福鼎人,祖籍长乐。1970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幼承家学,酷爱诗文书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师从林锴、周沧米诸先生,致力于中国花鸟画的创作、研究。尤喜写梅,笔下梅花清秀瘦简,清逸明丽。作品追求笔情墨趣,充满书卷气息。曾任中国文联七、八、九届委员,福建省政协九、十届委员,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画院院长,闽东书画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联艺委会副主任,福建美协顾问,福建省画院名誉院长,福建花鸟画学会名誉主席,福建省文史馆馆员。出版有《济谋画梅》《陈济谋花鸟画作品选》等。

一次偶然机会,笔者在一本刊物上看到陈济谋先生的几首诗词新作,读之感觉有一种高古清脱的气息扑面而来,凝练放达之中让人产生情景交融的联想。其诗作声韵格律考究,风骨爽然,韵味清新醇厚。这使我联想到他的写意花鸟画风格,联想到中国画的美学传统。

在我的印象中,上佳的画家多数擅于诗文(古代画家更甚);上佳的画家多数受益于上佳的诗文功力、修养,凭借诗心、文心,孕育佳作,表现纷纭繁复的大千世界和丰富奇妙的心象意境,从而可以抵达“名画要如诗句读”的审美佳境。

济谋先生的画归传统型水墨花鸟画一路,但并非一味因袭传统。相反,他的画,从传统、从古人身上甚至从师友身上吸取教益,但绝不同于古人,亦不同于今人。他的写意花鸟画,博采众长,融汇吸收了徐渭、八大山人、扬州八怪诸公、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以及林锴、周沧米等画家的笔墨情趣与艺术精神,而能蕴化于心、化我而出,在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或寄托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情怀。他的作品有传统的根基,又能够融入时代,在时代的价值坐标系中找到自我的个性定位。

著名画家石鲁说:“笔墨乃画者性情风格之语言,严忌虚情假意。”诚哉斯言。济谋先生画花鸟画,以书入画,着笔沉着,笔力矫健,气韵贯通而不“飘”,着意朴拙而不“滞”,行笔运笔随情绪之抑扬,随空间之虚实而灵活多变,自然而不造作,画里浸透着他的真性情。

济谋先生的画有今天的“气候”,绝非偶然。

他自幼酷爱绘画,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其祖上几代人都与绘画结下不解之缘。其祖父、先父均有着很高的绘画天赋。祖父进龙公,极富画才,自取画名陈瓒,字小倪,想必有崇尚元代名画家倪瓒、立志当画家之意。陈瓒先生擅人物、花鸟,所作《观音传》《华光大帝传》传统功力深厚,人物姿态生动,形神兼备,画风独具,曾被福建艺术机构选送国外展览,影响波及欧亚数十个国家。后来虽然命运之神未能让济谋先生进入专业院校,但他痴心不改,依然发奋自学绘画,后从游问道于国学底子深厚、诗书画印全能型两位国画大家——林锴、周沧米先生。两位大家不凡胸襟、气度、涵养、才情,无不深深影响着他的绘画和艺术思想。济谋先生在传统型的两位画家明智指引下,走正路,厚传统,师前贤,求造化,其实际意义、功效和价值,不可小觑,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显现。

中国画本质上是积累型、渐进型的艺术。一枝梅,一根竹,可以画一两千年。用济谋先生的话说:“传统是一种积累,历代多少画家穷其一生,并没有多少突破。”他正是凭着这种看似不够“聪明”“不合时宜”的认识,通过大量的训练、创作,在苦干中心领神会,一点一滴地吸收传统笔墨精华。他在吸收、吐纳、消化、感悟、求变中反思,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变成自己的有生命的笔墨形式。一名真诚的画家,欲接近国画的佳境,需要长期的修为。有时正需要一种“无为”的状态,“放松”的姿态,“慢”的状态,“养”的状态。

国画家走向成熟,除了技巧的完善、功力的锤炼,还需要来自生活方方面面的积累。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济谋先生画画,除了天分,其他主要靠渐修,靠积累。他的“国画生活”几乎贯穿于他以往的如歌岁月,融入了他的血脉深情。他曾流连忘返于南开大学风景如画的马蹄湖畔美工团,那是热切的渴望;他曾在博物馆、美术馆历代名画前驻足停留,那是敬畏历史、传统和经典;他曾到名山大川游历,那是放牧心灵蒙养双眼,那是洗涤情操释放怀抱,体悟至道;他曾沉醉梅峰花语之中、于小园香径之间独自徘徊,那是在感悟生命,寻觅诗意,回归平静、淡然和闲适;他曾长期疲于公务,却能在喧嚣的场面之后随即忘情于尺幅之中……

他擅写梅、兰、菊、竹,以及松、荷、水仙、蔬果等等。

在他笔下,红梅浓烈,古艳照眼;白梅素洁,洗净铅华……他的梅花佳作,枝干遒劲,贞姿劲质,雪魄冰魂,给人以清奇高古、冷逸奇绝、倔强柔韧之美。他的兰花疏花简叶,不甚求工,布局简洁而疏朗,运笔刚柔相济,时疾时涩,一气呵成,在墨色对比中,尽显幽兰的潇洒风度和清雅之质。他画的松树,于“笔不周而意周”之中,尽得古松的古貌苍颜、傲岸坚贞的流风遗韵。

我们可以在他简练老到抑或高古老辣的水墨丹青之上,在古干虬曲、疏花点点的梅花画里,在那“不是画兰兰在画”的清新出尘、叶展花放之中,在墨竹潇洒的枝枝叶叶之间,在秋菊的“丛艳未知霜”的热烈酣畅处,在他的所有题材的花鸟画里,读出画家的幽深寄寓、风神韵致,读出他的“比兴”高情、“比德”审美,读出人生历练之后的豁达胸襟与澄明心境……

海德格尔断称:“一切艺术本质上的都是诗。”

诗是提炼生活、美化生活、揭示生活的产物,是艺术性的创造物。诗与画不同,但相通。

再回到开头,回到他的画。

济谋先生的画无疑具有古典诗词一般的简约、精炼和曼妙,超越表层世界,追求“象外之象”,为观者、读者、品者营造出诗一般的某些意境或氛围,提供画面形象之外的某些意蕴和韵味,抒写性灵,直达心灵的真实。

近年来,我发现他随着对国画本体审美规律的体认逐渐深入,综合修养的不断增强,所作越来越往“简”“约”“清”“淡”等方向靠,其内蕴却越来越丰厚,印证了哲学上的“少”即“多”,“空”则“不空”等道理。我从他的近期一批作品中,特别是在作品形式上的某些空白处,读到了那最堪玩赏的意味和如同梦幻般的诗境。同时,我还从中领悟了中国美学中的“少则清”“简则清”“练则清”和“多则浊”“繁则浊”则浊”的思想意涵……

(吴新斌:文化部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叶著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