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千名“理论宣讲轻骑兵”把讲台搬到闽东基层第一线
继承传统,创新发力,宁德市千名“理论宣讲轻骑兵”上山下海、入户上船,把讲台搬到闽东基层第一线——
让十九大精神接地气抵人心
近日,蕉城区理论宣讲轻骑兵“海上蓝”小分队走进三都镇海上渔排,向基层干部、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李锟 摄
宁德网消息 (记者 王志凌) 11月21日,屏南县寿山乡寿山村苏氏宗祠里,人头攒动,笑语欢声,屏南县理论宣讲轻骑兵“夕阳红”小分队正以文艺汇演形式向村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朗朗上口的快板,悠扬婉转的山歌,韵味绵绵的乱弹戏,独具特色的“八音嗽”……别样方式宣讲,寓理于情、寓教于乐,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十九大精神入耳入心。
村民苏维涵动情地说:“节目通俗易懂,好看好学!党的心声就是我们百姓的心声。村里这些年变化很大,不忘初心跟党走,我们村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幸福!”
一个多月来,像这般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轻骑兵宣讲活动,在闽东各地几乎天天有、处处有。
截至目前,市本级已集结“田秀才”“土专家”等8支小分队,宣讲员66名,市县两级共组建宣讲小分队105支,宣讲员1150名。据统计,从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千名理论宣讲轻骑兵上山下海、入户上船,把讲台搬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军营学校,市县乡三级已宣讲780场,受众达4.5万多人次,第一时间把冒着“热气”的方针政策宣传到基层第一线,切实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走进千家万户。
传扬好作风
创新再发力
把党的方针政策送到基层一线,在闽东有着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工作,提出“振兴闽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他大力倡导的“四下基层”工作作风,其中一条就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这些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为闽东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宁德开展工作的重要依循。
继承好传统,传扬好作风。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宁德市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坚持“松散型人员、集中式管理、常态化活动、实践中提升”的工作思路,第一时间组建理论宣讲轻骑兵队伍,并把组织集中收听收看十九大开幕会作为理论宣讲轻骑兵培训的第一堂课。通过依托理论宣讲轻骑兵这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特色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宣讲活动,把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第一时间传遍闽东大地。
据介绍,宁德理论宣讲轻骑兵,由市委统一领导、市委宣传部统筹协调管理、市委讲师团具体实施,设立“田秀才”“小板凳”“土专家”“夕阳红”“橄榄绿”“先锋号”“巾帼美”“文艺星”等8支理论宣讲小分队,每支小分队设宣讲员10名左右,从全市各行业的优秀代表中挑选产生,突出群众的主体性。其中,“田秀才”由返乡创业大学生组成,“土专家”由兴村富民带头人组成,“夕阳红”由退休老干部组成,“小板凳”由民间文艺志愿者组成,“橄榄绿”由现役、复员、退伍军人组成,“先锋号”由优秀职工代表组成,“巾帼美”由优秀女同志组成,“文艺星”由畲族歌舞团等专业文艺院团工作者组成。每次宣讲,根据实际需要,安排3至5名队员,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军营、警营,开展对象化、互动化的宣讲活动,深受群众认可和欢迎。
组建理论宣讲轻骑兵,既是宁德市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的学习传承,也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社会各界点赞纷纷。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现场聆听总书记报告、亲身感受大会盛况的市委书记隋军专程走进市委讲师团“理论宣讲轻骑兵之家”,看望慰问宣讲员代表,与大家分享亲历盛会的体会收获,并指出:宣讲工作要提升水平,提高实效,做到常态化、长效化,真正把理论宣讲轻骑兵打造成宁德市理论宣传的一个品牌,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更好地推动十九大精神在宁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轻骑进一线
山海传佳音
田间地头当讲台,葡萄架下传精神。
这些天,宁德理论宣讲轻骑兵“田秀才”小分队宣讲员林恩辉除了打理农场,另一项让她乐此不疲的活儿,便是宣讲十九大精神。
80后的林恩辉,是福安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典型代表。创业6年来,她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党的各项好政策,感受到了乡村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走近邻里乡亲,走近返乡创业大学生群体,她结合自身创业历程,深入浅出地解读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农业发展、农村脱贫等众多利好政策,让大伙扎根农村增收致富的心更热了。
“作为理论宣讲轻骑兵的一员,我将做好践行者,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带领更多伙伴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林恩辉说。
来自基层、走向基层,以身边人说身边事、话身边理,让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这是宁德市理论宣讲轻骑兵的活力所在。
宣讲中,宣讲员还注重讲好“三种话”,即:讲清“普通话”,原原本本、全面准确宣传十九大精神;讲好“本地话”,结合市情县情区情开展宣讲;讲活“百姓话”,从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入手,突出对比引导,以拉家常的形式,将理论政策转化为“大白话”,让群众在对比中感受新发展、新变化,增强宣传十九大精神的说服力。
党的十九大代表、“先锋号”宣讲员叶旦旺,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回到寿宁县,便马不停蹄地进厂矿、入农家、到学校,畅谈参会感受,以真情实感、原汁原味宣讲十九大精神。
“土专家”宣讲员、蕉城区三都镇纪委书记钟华杰,走进海上渔排,面对面解答群众关于精准脱贫的政策困惑,结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引导渔民有序发展生产,推广生态养殖,保护海洋环境。
“橄榄绿”宣讲员、市公安局蕉城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胡卫清,曾在武警宁德支队一大队服役。走进熟悉的警营,他结合亲身经历,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实例,分享从军感受和对十九大报告的理解,激发起官兵的强烈共鸣。
“田秀才”宣讲员、绿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林海走进东侨大学生创业园,同青年创业者们一道回顾自己的返乡创业路,引领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创新创业大潮,让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青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可感可亲可学。
市畲族歌舞团“文艺星”小分队则紧扣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十九大提出的惠民好政策,编写快板书、三句半,创作小品、相声、歌舞节目,寓教于乐,深受群众欢迎。
用百姓话、说百姓事、让百姓听,“小快灵”的宣讲轻骑兵进一线,理论宣讲有高度显温度,如涓涓细流注入百姓心田,闽东大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氛围正浓!
奏响大合唱
共聚正能量
“党的春风沐大地,祖国处处日新月异,发展光芒艳四方,再绘蓝图国策事……”11月16日,古田县体育广场,伴着传统鼓乐,古田县理论宣讲轻骑兵“新文艺”小分队用闽剧演唱的方式,向观众宣讲十九大精神。
闽剧是福建汉族戏曲之一,用古田方言演唱、念白,倍受当地群众喜爱。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古田专门创编《贯彻十九大 再创新辉煌》《妞妞颂歌十九大》等系列节目,以小剧场的形式,组织闽剧表演。台上演得精彩,台下听得入迷。抑扬顿挫的腔调里,十九大精神声声入耳。
这样富有地方特色、广受群众欢迎的宣讲小分队,在闽东各县(市、区)正不断涌现。如蕉城区的“畲村畲语”“最美人物”小分队,福鼎市的“嘭嘭鼓”“鼎姐姐”“赞新风”小分队,屏南县的“自强之星”“巴士小螺号”小分队,东侨开发区的“蒲公英”“金盾情”小分队等。这些参照市里做法、结合当地实际组建的宣讲小分队,来自一线、扎根基层,因时因地、随时随地,用地方方言、特色曲艺,紧紧围绕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现身说法,有效实现了百姓宣讲队伍组建的市县乡三级全面覆盖。
同时,各地还不断创新宣传载体,探索运用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宣传方式,实现精准传播。
屏南县的“巴士小螺号”小分队,以公交巴士、县际班车为宣讲舞台,宣讲员佩戴小音箱,用简洁易懂的语言,为乘客们宣讲十九大精神。
周宁县结合小分队进基层宣讲,开展“进园区、访企业、送服务”等主题活动,把惠企、惠农政策送到一线。
霞浦县开设“干部夜读班”“海上宣讲室”等,推动十九大精神宣讲进山乡、上海岛。
寿宁县理论宣讲轻骑兵创新开展为在外流动党员送学活动,并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一个都不能少”。
轻骑进一线,山海传佳音。为确保宣讲工作的长效化、常态化,宁德市还制定理论宣讲轻骑兵选拔、管理、学习培训等制度,建立工作微信群,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补充新鲜血液,保持宣讲工作的生机活力。同时,依托市委讲师团,建设“理论宣讲轻骑兵之家”,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图书,集会议、培训、学习等功能为一体,实现“六有”,即有学习园地、有学习制度、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资料、有学习档案、有学习成果。
轻骑兵宣讲带动,各级各部门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热潮涌动,全市构建起了“大宣传”的工作格局,推动党的声音在各行各业广泛覆盖。奏响“大合唱”,汇聚正能量,为宁德市加快推进“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