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增“颜值” 宁德展魅力
宁德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城区)实地测评工作汇报会召开
12月6日上午,市区多处路段人行道景观带,一片花团锦簇、新绿亮洁。道路更平坦整洁,环境更优美,这是创城工作开展以来给市民带来的最直观感受。记者 潘峻松/图
■修复破损路面8.4万平方米 ■农村改厕惠及38.4万群众
■2012年至2016年脱贫15.5万人 ■城乡居民养老险参保率达97%
宁德网消息(记者 吴宁宁) 创建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亮出了哪些“大招”?通过系列举措的推进,又为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2月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宁德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城区)实地测评工作汇报会,全方位展现了宁德市创城各方成效。
生活环境
城市道路:
修复破损路面8.4万平方米
道路更平坦整洁,环境更优美,这是创城工作开展以来给老百姓带来的最直观感受。记者从会上获悉,宁德市扎实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三年累计投入16亿元,先后建成闽东中路、金漳路和福利路,完成鹤峰路、八一五路“白改黑”改造,修复破损路面8.4万平方米,城市路网更加通畅;建成固定充电桩2230个,累计投放新能源公交车213辆,新增公共停车场泊位1万多个;完成署前、蕉南等6个农贸市场改造,升级部分社区群众文化和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成连接南北岸公园的8.2公里环湖栈道,新增和补植绿化面积60多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2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完成东湖塘北港黑臭水体清淤治理,清理河道垃圾4100立方,完成水泥铺底或挡墙基础工程2100米;加快推进东区污水处理厂、贵岐山污水技改扩建、雨污改造二期工程,城市形象有效提升。
整治市容:
清理陈年垃圾8万吨
在治理“脏乱差”方面,宁德市也下了大力气。具体包括,重点解决私搭乱建、乱倒垃圾、“牛皮癣”、渣土车滴洒漏等问题,清理陈年垃圾8万吨、建筑垃圾4000多吨,清除“牛皮癣”70多万个,整治渣土车抛洒漏1000多起,拆除违章搭盖面积68万多平方米,城市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与此同时,宁德市还突出整治乱闯红灯、乱停乱放、占道经营、违章行驶等现象,规范公交车、出租车管理,整治乱停车12万多次,清理“僵尸”车辆963辆,交通环境更加安全畅通。开展“打黑除恶”“扫黄打非”、小型餐馆整顿等专项行动,整治沿街店铺6000多家、流动摊点2.4万个、小型餐馆2400多家,进一步规范市场及周边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宁德市农村改厕改水进展顺利,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完成851个村庄改厕任务、738个行政村改水任务,新建农村户厕34907户,惠及38.4万群众,改厕改水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
民生保障
脱贫攻坚:
5年15.5万人脱贫
宁德市注重民生保障,在打好脱贫攻坚战方面,扶贫开发“宁德模式”得到国家层面肯定,30年来,宁德累计脱贫74多万人,仅2012年至2016年就脱贫15.5万人;累计完成造福工程搬迁38.17万人(其中连家船民2.4万人),投入各类资金72亿元,搬迁总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去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516元,今年预计可达14730元,增长9%。深入实施“十大工程”,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落实了产业增收项目,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2亿元。出台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并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4000元。
补民生短板:
新增学位近9000个
在追补民生短板方面,宁德市“双高普九”提前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实现全覆盖。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小学扩容、校安、“全面改薄”工程,新增学位近9000个,宁德师范学院三期项目加快建设,新增4个本科专业,并吸收合并闽东卫校,筹建二级医学院;新增职业教育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2个;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教育部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现场考察和“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首轮评估。
同时,深入推进医改工作,市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全覆盖。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为97%。逐步完善养老体系,新改扩建社会福利中心4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个、农村幸福院3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16个。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6449套,累计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2.88万套。
创特色品牌
军民融合:
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记者在会上获悉,宁德市还传承“军民共建、共同发展”好传统,主动对接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打造军民融合国际化大港为龙头,统筹军事和经济双向需求,整体推进三都澳开放开发、立体交通体系、特色支柱产业、国防动员平台、服务保障工程等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有效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今年,市里出台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六条措施,成立天海军民融合装备与信息技术研究院,一批军民两用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或加快实施,产业融合、红色旅游、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领域培育形成18个示范点,“省级双拥模范城”实现五连冠、双拥创模工作蝉联全国四连冠。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