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安监局:“131”工作法筑牢生产安全防线
宁德网消息(记者 吴宁宁)十九大报告在部署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任务时,明确提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举措。
汇编一本监管手册,按照“三联机制”(联席机制、联检机制、联动机制),推动一体化安全监管,这是市安监局在今年7月创新推出的“宁德市工业企业安全生产‘131’精准工作法”。正是该工作法的实施,有效扭转了宁德市上半年工商贸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多发势头,推动了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
工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如何强化工业企业安全监管,有效地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政治意义重大。据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宁德市工业企业起步晚、底子薄,且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门类杂、基础弱,从业人员多、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生产基础薄弱、较大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风险较高,安全投入不足、防范能力较弱,安全监管涉及多部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多、监管难度较大等特点。自2015年工业企业安全监管划转安监系统以来,各级安监部门扎实开展监管工作,积极创新监管方式,做到底数清楚、效果明显。但仍存在监管力量少、技术装备差、专业水平不强、监管检查形式单一、安全监管丢项漏项等问题。
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问题,市安监局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深入调研,创新思路,先行先试,组织实施了工业企业“131”精准工作法,不断释放监察执法活力,努力开创安全生产监管新局面。该局编制了《宁德市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手册》,《手册》主要分成行业类和专项整治类,行业类中有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6大行业32个若干小门类;专项整治类有涉氨制冷、粉尘涉爆、有限空间、冶金煤气、冶金高炉等5大门类。一方面,建立“三联机制”,即联席机制,适时召集由安监、发改、经信、质监、工商、住建、消防、环保、食药监、商务、林业、气象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工业企业安全监管工作;联检机制,组织抽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工作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双随机”开展跨行政区域、跨行业领域联合检查;联动机制,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和工作要求,组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相关执法人员,联合开展行政执法行动,加强部门之间执法衔接,提高执法效率。另一方面,整合工业企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职业卫生、应急管理、重大危险源管控、安全生产执法等监管力量,推动一体化安全监管,实现同类事项综合监管执法,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目标,提高工作效能,降低监管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通过“131”精准工作法的稳步开展,宁德市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初见成效。今年1月至7月上旬全市工贸企业安全生产事故17起、死亡18人。自7月中旬“131”精准工作法开展以来,全市工贸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显著改善,截至目前全市工贸企业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与此同时,由于工业企业监管门类广、时间短、难度大,通过“131”精准工作法,监管方式从“不懂查”和“走到哪、查到哪”到有重点、有目的精准排查的转变,监管水平得到有力提高,截至10月底,行政罚款处罚13.7万,停产停业整顿6家,精准指导帮扶484家。此外,“131”精准工作法开展以来,基层监管人员也不知从何入手到对标对表检查,从单独行动到联检联动,从浮于表面到重点精准排查,解决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极大提高了监管工作效率,整体提升基层监管人员水平。截至10月底,共发现安全问题和隐患1587项,整改1562项,整改率98.42%。
“工业企业‘131’精准工作法还需进一步深化总结推广,逐步形成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负责人表示,新时代背景下,该局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领导,以新姿态、新举措,不断创新,为“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