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蕉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老员教老人使用一键呼叫系统。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文/图)2017年12月,市政府出台了《宁德市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推进宁德市4个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地区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加大政策和金融扶持力度,打造宁德特色医养融合发展行业龙头企业和典型示范品牌,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为全市医养结合融合发展提供示范。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地方探索,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也对此有较大关注。
现状
养老资源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呈现基数大、增速快、年龄高、空巢多等特点,且大多数属于居家养老状态。社会对于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或者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相比相对滞后的养老资源来说,养老服务业发展任重道远。
“养老资源基础薄弱体现在机构不足和专业的护理人员短缺,特别是乡镇这级,几乎都处于起步阶段。”市政协委员黄丙勇说。以蕉城区为例,截至2017年10月,全区60周岁老年人口已达到6.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3.5%。其中居家养老老人占到全区老年人口总数的99.9%,达到6.45万人左右。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目前仅一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不仅机构供不应求,由于工作专业性高,劳动强度和负担大,工资待遇低,这些种种因素导致养老护理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数量不足。“尤其是老年医疗护理专门人才紧缺,我们招工存在一定困难。”蕉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夏圆圆说。
在黄丙勇看来,养老资源不足,投入是关键。他告诉记者,目前政府相关部门资源整合不够,还未出台医养结合扶持一揽子政策,包括用地、税收、信贷、医保等,民办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门槛相对较高,积极性不大。
“从效益、风险、投资各个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在医疗服务上显得投资乏力,存在不利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还有目前一些政策门槛,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养老院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模式转型。”市人大代表李长云说。
现在,宁德市一些基层的养老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如福安、霞浦等县(市、区)探索智慧化养老、养老机构和医院合作、卫生院门诊入住养老院等,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要持续和推广,仍需进一步实践和经验总结。
建 议
加快构建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
“要建立系统的政策体系,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才能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李长云说,发改委、卫计委、民政、住建等部门要加强行业发展规划引导,把医疗、养老设施作为重要内容科学布局,确保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的落实。
黄丙勇建议,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积极鼓励扶持“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他说:“要整合现有的资源,鼓励条件成熟的社会医疗机构参与或者创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与此同时,鼓励养老机构在符合医疗结构准入条件和基本标准的前提下,内设或者引进医疗机构,还可以与附近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进行合作,同时通过购买专业养老服务,让老人得到专业的生活护理员或者助老员的服务。同时,可以考虑将医养结合相关费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范围和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以霞浦县为例,2016年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扶持中医院先行先试“医养结合”,协调民政、残联等部门,把相关政策专项补助打包给中医院,创办集康复治疗、托养、康复教育、社区家庭康复于一体的“福乐家园康复托养服务中心”,与县社会福利中心、县医院形成三角纽带,优势互补格局。福乐家园以“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同时,在专业护理人才引进培养方面,代表、委员建议,一方面可利用医疗机构的资源,对社会护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岗位等级培训,提高服务技能;投入相应的专项资金,建设“宁德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为宁德市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技能型服务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可以依托师院、技校等教育机构,为社会有意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李长云说。
此外,发挥金融部门作用,支持探索建立相关护理保险制度,将养老政策与医保政策实现有效衔接,发挥医保基金效益,形成个人、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的合力,缓解失能老人护理费用支出压力。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兴办护理型养老机构,推动“互联网+”在医养融合中的应用。
责任编辑:卓金芳